的场合下对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追究理应有所不同。因而就有了认识错误的分类。我国刑法理论采取传统的分类方法,把认识错误分为法律上认识的错误和事实上认识的错误。[ 不同性质的行为是不正确的。笔者认为,此种情况,第一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有牵连,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杀害他人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杀人的行为,并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912.html -
了解详情
的场合下对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追究理应有所不同。因而就有了认识错误的分类。我国刑法理论采取传统的分类方法,把认识错误分为法律上认识的错误和事实上认识的错误。[ 不同性质的行为是不正确的。笔者认为,此种情况,第一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有牵连,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杀害他人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杀人的行为,并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490.html -
了解详情
吴经雄等著,刁荣华主编:《中国法学论著选集》第329页。?〔58〕这种理论在意大利刑法学界被称为“人类的因果关系(causalitaumana)”,参见F.Antolisei.ManualediDirittoPenaleP208.?〔59〕这种理论在意大利刑法学界被称为“科学的因果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64.html -
了解详情
了超越其原犯意的加重危害后果,而行为人的行为与此加重后果之间具有刑法意义的因果关系的犯罪形态。[5]例如故意伤害致死即属典型的结果加重犯。这当中 是行为犯――行为人一经非法“设立”金融机构,就构成本罪既遂。根据本条规定,刑法上不问行为人“设立”后有无真的“开业”、“营业”及其他后果,而是该非法机构一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47.html -
了解详情
(视对方次日是否交付成立抢劫既遂与未遂)。另一方面,如果不能肯定上述因果关系,即使当场取得财物,也不能认定为强取财物。例如,实施的暴力 社会管理秩序罪新论{M}.北京: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164.{3}王作富.刑法分则实务研究{N}.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1282.{4}{5}张明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0618.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的全部因素,特别是包含了像因果关系和罪过这样一类必要的构成因素时,才负刑事责任。[13] 可见,苏俄刑法学在犯罪构成四要件体系的基础 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73100. [18]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305. [19]陈兴良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6615.html -
了解详情
上基本权利的制约作用。 【关键词】风险社会;预防刑法;风险刑法理论;刑法教义学;法益论;因果关系 【写作年份】2014年 【正文】 导言 似乎只是 危害与犯意之间:从权利保障到风险控制,载北京大学法学院刑事法学科群编:《刑法体系与刑事政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页233238。 [7]蔡桂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469.html -
了解详情
。这个问题原先是采用因果关系理论或者故意理论解决的,但罗克辛认为这是一个客观归责的问题。因此,客观归责理论与风险刑法理论并无关联, ,见前注[18]。 [31]就harm principle这个用语而言,笔者以为翻译为危害原则更符合刑法语境,翻译为损害原则可能更符合其日常语义。本文除引述以外,称为危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7211.html -
了解详情
。这个问题原先是采用因果关系理论或者故意理论解决的,但罗克辛认为这是一个客观归责的问题。因此,客观归责理论与风险刑法理论并无关联, ,见前注[18]。 [31]就harm principle这个用语而言,笔者以为翻译为危害原则更符合刑法语境,翻译为损害原则可能更符合其日常语义。本文除引述以外,称为危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7210.html -
了解详情
。这个问题原先是采用因果关系理论或者故意理论解决的,但罗克辛认为这是一个客观归责的问题。因此,客观归责理论与风险刑法理论并无关联, 见前注〔18〕 {31}就harm principle这个用语而言,笔者以为翻译为危害原则更符合刑法语境,翻译为损害原则可能更符合其日常语义。本文除引述以外,称为危害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720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