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顾禁止的掠夺的行为人的责任。[1] 根据佐伯千仞教授的观点,师法德国刑法的现代日本刑法典中,涉及期待可能性的特殊客观情形有两方面。第一个方面是 页。 [3] 洪福增:《期待可能性之理论与实践》,载于蔡墩铭主编:《刑法总论论文选辑》(上),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505~506页。 [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064.html -
了解详情
3)不得因不知法律而认为没有犯罪故意。但根据情节可以减轻处罚。德国1979年新刑法第16条规定:(关于事实情况的错误)(1)行为人在行为时,对于犯罪的法定构成事实 。 [4] (4)关于违法阻却事由的归类,参见福田平、大塜 仁:《日本刑法总论讲义》,李乔、文石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2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189.html -
了解详情
,习惯毕竟是一个社会普遍的根深蒂固的文化要求的反映,不能不承认它在事实上可以决定刑法规范能否适用。特别是,面对变动不居、发展迅速的现代工业社会,法律(包括刑法 上书,第17页以下。 ○37参见[法]卡斯东斯特法尼等:《法国刑法总论精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4页以下。 ○38参见张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183.html -
了解详情
的渊源已不再拘泥于刑事制定法,还包括其他法规范和文化性规范等丰富的社会资源。刑法本是社会生活复杂矛盾的产物,我们不可能仅仅通过刑法典而理解刑法典,只有超越刑法典、 第16-19页。 〔[5]〕〔法〕 卡斯通斯特法尼等:《法规刑法总论精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4页。 〔[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250.html -
了解详情
新. 侵权法论[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8 8. 王利明. 民法侵权行为法[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 9. [日]野村稔. 刑法总论[M]. 全理其、何力译,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1 10. [日]木村龟二. 刑法学词典[M]. 顾肖荣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842.html -
了解详情
的主要根据,而预防犯罪只能是量刑的次要根据。其次,报应刑更有利于实现刑法的目的。报应刑维护了社会秩序,满足了公众的正义感(Rechtsgefuhl),因此,保障 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第244页。 [7][日]大谷实:《刑法总论》,黎宏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88页。 [8]〔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771.html -
了解详情
的解释应该从这种实质角度进行。总之,实质的犯罪论者主张的是实质的刑法解释。法律解释的目标不在于探求历史上立法者事 实上的意义,而 1卷[M].王世洲, 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85.[3] (日)大谷实.刑法总论[M].黎宏,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73.[4] (日)前田雅英.现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493.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我国犯罪构成理论找不到契合点,引进期待可能性理论对我国刑法理论实际价值不大。主张期待可能性理论重视人性的价值以及提出的一些涉及法律与 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4卷第4期。 [9][日]野村稔著:《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15。 [10]肖中华著:《犯罪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9487.html -
了解详情
。而被害人后因打击而死亡,不论医疗手术是否正当,死亡与其故意行为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17]对于这些有第三者介入的情况,我国学者完全可以抛弃偶然与必然 M).郑永流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14](日)大谷实:刑法总论(M).黎红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5]马克昌:比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180.html -
了解详情
,但有关犯罪过失的概念,直至中世纪后期才产生于意大利注释法学中。与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刑法对罪过的规定相比,由于西方国家的统治者不同于我国古代统治者侧重于通过伦理规范来指导 论与规范责任论之争,(注:见(日)福田平、大冢仁:《日本刑法总论讲义》,李乔、文石、周世铮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3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