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志因素为标准;如果坚持后者,只需要注意到行为人对自己发动行为时认识自己行为对结果发生的影响是必然或者还是可能就足以解决该类问题,即以认识程度 人文社科版,2001,(2):7579. [4][前苏]AH特拉伊宁.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8.167. [5]贾宇.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630.html -
了解详情
对社会的损害事实。狭义的危害结果,是指属于犯罪构成要件内容的结果,即危害行为对犯罪直接客体造成的法定的实际损害或者现实危险状态。通说是从狭义角度理解危害 在行为犯中,也往往存在一定的超出构成要件的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这种结果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虽不影响犯罪的成立,但行为人应否对这种结果负刑事责任,仍有赖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8730.html -
了解详情
其他利益而实施危害行为者为受雇人。能否正确认定雇佣犯罪中雇主的刑事责任,事关能否对雇佣犯罪中的各共同犯罪人正确裁量刑罚,在雇凶杀人犯罪中则直接影响对 具有决定性作用,他虽然不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行为,但对实施这些行为的实行犯起着支配和控制作用。正是组织犯的这种支配和控制地位,使得他在整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64.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的规制缺乏刑法依据。 其次,对应该犯罪化的一些黑社会性质的危害行为未能及时予以犯罪化。如参加境外黑社会组织的行为,境外黑社会组织人员在我国境内从事黑社会 。凡此种种,无不反映出我国犯罪学研究对刑事立法的影响还不够。而如何做好犯罪学研究与刑法学乃至刑事诉讼法学研究[11]的衔接工作,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144.html -
了解详情
的强制力,否则人们不会在主观上考虑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利益的影响。政治学领域的公共选择理论同样认为人主要是自私的动物,人不太关心是否会损害别人, 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又开展了深入查办危害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渎职犯罪专项工作,重点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犯罪案件等六大类案件。近年来,也出现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710.html -
了解详情
与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形成了社会危害性的内容。”[9](P.82)应该说,危害行为对合法权益的客观侵犯性最集中地反映在犯罪客体上;而“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程度”通常表现在 也不需以营利为目的[4](P.17)。第三种认为:侵犯著作权犯罪的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是以“营利为目的”,这个范围限制过窄、过死,建议除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54.html -
了解详情
来看。《刑法》第13条但书对犯罪构成的解释起着重要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不能将不值得科处刑罚的行为解释为符合犯罪构成的行为。然而,一旦将值得科处刑罚 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6]李建明:《收受他人财物后退还或者上交对受贿罪构成的影响》,《人民检察》2007年第16期。 [7]何显兵:《论收受财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8724.html -
了解详情
来看。《刑法》第13条但书对犯罪构成的解释起着重要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不能将不值得科处刑罚的行为解释为符合犯罪构成的行为。然而,一旦将值得科处刑罚 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6]李建明:《收受他人财物后退还或者上交对受贿罪构成的影响》,《人民检察》2007年第16期。 [7]何显兵:《论收受财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7758.html -
了解详情
上上升并不明显,但是这并不否认某些类型犯罪的严重态势,由此依然采取重重对策{6},这也表明犯罪现实状况对政策遴选的影响。2.制度柔韧:随着刑事近代学派思想的 轻微、罪质轻微、犯罪人危险性轻微的犯罪,予以更为宽松的处置。具体表现在:1.非犯罪化:是指对于以往作为犯罪处理的危害行为,在立法或者司法上予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937.html -
了解详情
总体上上升并不明显,但是这并不否认某些类型犯罪的严重态势,由此依然采取重重对策{6},这也表明犯罪现实状况对政策遴选的影响。2.制度柔韧:随着刑事近代学派思想 、罪质轻微、犯罪人危险性轻微的犯罪,予以更为宽松的处置。具体表现在:1.非犯罪化:是指对于以往作为犯罪处理的危害行为,在立法或者司法上予以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92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