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进行实质性的审查,使法庭审判成为“走过场”,同时,法官还容易形成先入为主的有罪认识,使法庭的公开审判流于形式,这样一来,以公平和公开的方式寻求公正的诉讼结局 上可以保证公正、公开的审判,有效保障人权等。在实体刑法上的功能也是明显的,公开、公正的程序活动有助于辩明案件事实真相,并保证适用法律的公正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11.html -
了解详情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包含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两个方面,认识事物主要是把握其性质,性质是事物决定自身发展方向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决定性因素 合法来源加以隐瞒,尽管明知其财产或支出超过其合法收入,但很难查证其犯有刑法上所规定的贪污受贿等传统的经济犯罪。将“持有”作为第三种犯罪行为,降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89.html -
了解详情
态度只能作为量刑时考虑的一个从轻情节,因为其仅仅只是反映了行为人对犯罪行为的认识程度,且对行为本身的社会危害性不起决定作用。通常而言,犯罪既遂以后 内容对明知是受贿的犯罪分子不追究或不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就可能构成刑法上的徇私枉法犯罪或者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自己被追究刑事责任。因为在“廉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89.html -
了解详情
,过错(culpa, Verschulden)与有责性或可归责性(刑法上也称罪责性)都是同一的。[12]235[31]61[32]243-252因此,增加一个独立的可 就在于将侵权责任及其范围控制在侵权人过错能力(本质就是意思能力,即认识、判断和控制自己行为的主观能力)的范围以内。因此,在一般侵权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0350.html -
了解详情
) 晚近,有学者明确主张不要说,认为非法占有目的必要说存在立论前提和方法论上的错误;其内涵不清楚,不能作为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 明楷.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0][日]大塚仁.刑法概说(各论)[M].冯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103.html -
了解详情
考察》(《中外法学》2002年第4期)和《再论刑法上之类型化思维》(梁根林主编:《刑法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但其中既未出现原型 ,实务界处理涉及正当防卫案件时往往觉得非常棘手,正说明在特征范畴的框架下研究、认识该问题的不可行性。 第21条关于紧急避险的规定中,公共利益、财产、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852.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与犯罪行为的界限,将原来仅适用于行政法论处的行为突破认定为刑法上的行政犯,有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之虞。同时,其并不有利于厘清食品安全问题上行政处罚与 结语 食品安全的话语过于宏大,其膨大的过程,在现在看来也是包含着很多认识与概念上的错误归类。对其梳理可以发现,至少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所关注的对象并不相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962.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与犯罪行为的界限,将原来仅适用于行政法论处的行为突破认定为刑法上的行政犯,有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之虞。同时,其并不有利于厘清食品安全问题上行政处罚与 结语 食品安全的话语过于宏大,其膨大的过程,在现在看来也是包含着很多认识与概念上的错误归类。对其梳理可以发现,至少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所关注的对象并不相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942.html -
了解详情
功能,1997年版刑法典实施后我国颁布的七部刑法修正案即是明证,所以张明楷教授曾明确地指出,仅仅从总体上认识到犯罪的本质是社会危害性还不够,还必须 下,可以达成实施行政管理之目的,那么此时再以犯罪处理无异于是画蛇添足。 人类昨天的错误,孕育着今天的文化与明天的法律。也许长久以来,我们对犯罪的恐惧,以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22.html -
了解详情
功能,1997年版刑法典实施后我国颁布的七部刑法修正案即是明证,所以张明楷教授曾明确地指出,仅仅从总体上认识到犯罪的本质是社会危害性还不够,还必须 下,可以达成实施行政管理之目的,那么此时再以犯罪处理无异于是画蛇添足。 人类昨天的错误,孕育着今天的文化与明天的法律。也许长久以来,我们对犯罪的恐惧,以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1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