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的区分,过于笼统,且未一并对实际犯罪中可能存在的应判处死刑的其他情形作出规定。 1.规定在致使被绑架人死亡和故意杀害被绑架人两种情形下一律判处死刑 ,如抢劫数额巨大,致人重伤等最高均可判处死刑。 (三)新刑法既然将绑架罪规定为性质和抢劫罪、故意杀人罪一样严重的刑事犯罪,就应在第17 条第2 款中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352.html -
了解详情
1)犯罪性质特别严重,即从整体上看是具有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性的故意实施的犯罪,刑法对特别严重的犯罪如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绑架罪、放火罪等在法定刑中规定有 特别恶劣的具体情节作为这类犯罪可以适用死刑的条件,例如:在故意伤害罪中,刑法规定: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废的,在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605.html -
了解详情
的限制性规定就可以看出。我国刑法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即对于法定刑中有死刑之罪,只有罪行极其严重者才可以判处死刑,它不是常刑,而是 规定死刑。如果坚持生命无价,要特别重视人的生命,且严格限制死刑的观念,那么,首先能够提出来的选择就是:死刑应该只适用于以故意剥夺他人生命为内容的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699.html -
了解详情
或故意杀人罪,第348条第一项犯掳人勒赎而故意杀人罪,这四种罪名都是唯一死刑。{3}在2003年修正的刑法典中,第333条已删除,保留了第333条第二 计划,台行政院经整合认为应逐步废除死刑,即先废除刑法中的唯一死刑,提高无期徒刑的解释门槛,达到共识后,未来之法官都不会轻易判处死刑。可见,废除死刑,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034.html -
了解详情
暴力,不直接侵害人身安全,民众报应观念的需求远没有故意杀人罪及其他涉及人命的犯罪强烈。然而,我国刑法中经济犯罪死刑罪名的比例却仍居高不下,究竟是什么理念导致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的说明》中所说到的:目前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经济犯罪的情况严重,还不具备减少死刑的条件。透过以上对经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2838.html -
了解详情
,都会经过一番审酌,直到找不出其活的理由才判他死刑。但在我国大陆地区,某年某地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宣告死刑的比例则为48.99%。显然,我们的刑事 死缓期间的计算与死缓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计算问题作了规定。 1、关于死缓的适用条件 《刑法》第48条第1款规定:对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210.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性质特别严重,即从整体上看是具有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性的故意实施的重罪。刑法只对特别严重的犯罪如故意杀人罪、放火罪、抢劫罪、绑架罪等才在法定刑中规定 恶劣的具体情节作为这类犯罪可以适用死刑的条件。例如,在故意伤害罪中,刑法规定:"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废的";在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153.html -
了解详情
明确,给司法机关留下了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不但总则中对于何为罪行极其严重没有明确的解释,而且分则中可以适用死刑的条件往往也以情节特别严重、数额特别 展望》[J],《文史参考》2010年第20期。 (34)阴建峰:《论故意杀人罪死刑的立法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580.html -
了解详情
两个因素,以爆炸罪论处较为妥当:一是可以充分评价犯罪事实;二是爆炸罪的法条处于刑法分则第二章,故意杀人罪处于分则第四章。 [5]周光权著:《刑法各论》, 铭无证酒后驾车,在发生第一次碰撞事故后,逃逸过程中,造成4死1伤,一审被法院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死刑,二审改判死缓。2009年5月7日,胡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422.html -
了解详情
起他人重伤的故意,两种恶 意都被视为谋杀的预谋恶意。 (二)谋杀罪的刑罚 直至1957年《杀人罪法》颁布之前,所有犯谋杀罪的均要被判处死刑。按照该法 此法现在仍然有效,所有犯谋杀罪者现在均被判处终身监禁。谋杀 罪这种绝对确定的刑罚在英国刑法中也是独特的,刑法修改委员会认为,法官是否对谋杀罪 也应有如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9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