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94页。 )这两个主客观基本特征的结合,从整体上反映了着手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为认定着手提供了依据。当然由于具体犯罪的 未遂;(2)不能犯未遂, 指犯罪分子已着手实行刑法分则某一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但因对事实认识错误,致使行为不可能完成犯罪,即不可能达到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822.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学研究)一直受前苏联影响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说犯罪定义是当时采取的刑法上的类推原则相匹配的。问题在于,如果说1979年的刑法典所使用的犯罪定义 而刑事政策是为解决社会犯罪应运而生的。为有一个正确的刑事政策观念,必须正确认识特定社会条件和历史背景下的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及其规律,从而才能更有针对性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30.html -
了解详情
表现。 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得不到切实保障 如果说,司法工作者统一认识,准确适用法律是贯彻罪行法定原则的中心环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则是 行为是否具有社会危害,需要定什么罪,给予什么处罚,而是应当考虑这种行为在刑法上是否是被规定的犯罪,是否应当定罪处刑。其次,认真听取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307.html -
了解详情
模糊、矛盾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是否拥有科学的内涵,是行为犯在刑法学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点,本文拟对此加以研究,力图在博采众议的基础上,对行为犯作出 (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270页。)实际上,这种认识方法稍嫌有些简单化、公式化。犯罪完成形态和未完成形态不一定对称才能存在,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12.html -
了解详情
其法律规范的准确度,除了文化观念,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的因素以外,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立法技术,即法律条文中文字用语的准确性。往往因一字之差,就会导致法律 了必要的限制,即在主观方面特别强调正当防卫行为人的防卫意识,并通过刑法中错误理论中的认识错误来区别正当防卫与假想防卫的构成要件,通过其防卫意识判决行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248.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 20世纪早期,随着劳资关系冲突的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在自由主义理念的引导下逐步认识到,依据刑罚手段或政府手段压制劳动者反抗雇佣者的剥削,会带来诸多的消极 民法上的违法行为之区别,从而主张刑法上之违法性的特殊性和独立性。这一主张遭到了李斯特、希培尔(hippel)、贝林格(Beling)、梅兹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019.html -
了解详情
思考应当如何从本体上认识法律这种社会现象时所采取的具有前提预设意义的方法论;⑵第三,法律适用方法论,即应用法律的方法。陈兴良教授在其《刑法教义学方法论》 立法者能够让每一个人各得其所。[18](P149)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再没有比忽视事物的本质更错误的了,倘若不重视事物本质的意义,就永远不可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88.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 20世纪早期,随着劳资关系冲突的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在自由主义理念的引导下逐步认识到,依据刑罚手段或政府手段压制劳动者反抗雇佣者的剥削,会带来诸多的消极 民法上的违法行为之区别,从而主张刑法上之违法性的特殊性和独立性。这一主张遭到了李斯特、希培尔(hippel)、贝林格(Beling)、梅兹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60.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 20世纪早期,随着劳资关系冲突的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在自由主义理念的引导下逐步认识到,依据刑罚手段或政府手段压制劳动者反抗雇佣者的剥削,会带来诸多的消极 民法上的违法行为之区别,从而主张刑法上之违法性的特殊性和独立性。这一主张遭到了李斯特、希培尔(hippel)、贝林格(Beling)、梅兹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681.html -
了解详情
考察》(《中外法学》2002年第4期)和《再论刑法上之类型化思维》(梁根林主编:《刑法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但其中既未出现原型 原型使身体完整性发生重大变化的行为,和损害身体机能的行为,从而使人们对伤害的认识更加准确、更加完整。 所以,基于抽样考察、重点分析和认知规律的作用,可以断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9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