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谣言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与谣言是否具有危害性是两回事,而是否应当广泛进入刑法视野又是另外一回事,理性对待谣言是我们尤其是公权力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与 出版社2003年版,第391页。 {44}[德]约翰内斯韦塞尔斯:《德国刑法总论》,李昌珂译,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70、71页。 {4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0870.html -
了解详情
不追究刑事责任。 (二)对网络犯罪严重性认识不足的原因分析 之所以形成上述局面,除了刑法谦抑性的理念深入人心之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充分认识网络犯罪的严重性。在本文 载2000年8月7日《检察日报》第3版。 ⒂[日]前田雅英著:《刑法总论讲义》,东京大学出版会2011年第5版,第5页。 ⒃[日]前田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9833.html -
了解详情
》2005年第6期,第121页。 (99)参见周光权:法治视野中的刑法客观主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77178页。 (100)参见陈兴良:评行为功利主义 (Fn.2),2 Rn.27ff. (104)参见[日]松宫孝明:《刑法总论讲义》,钱叶六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75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664.html -
了解详情
以及刘艳红和邓子滨教授的大作:《实质刑法观》和《中国实质刑法观批判》。 ⑵[日]大谷实.刑法总论[M].黎宏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刑法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4445. (21)劳东燕.罪刑法定本土化的法治叙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03. (22)此处借用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055.html -
了解详情
房屋不按规定登记承租人身份信息的,分别违反居民身份证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但刑法并不对此作出反应。此外,诸如吸毒、卖淫、冒领他人邮件、公共场所裸露身体、恶劣乞讨 行为却不为罪,难以服众。 【注释与参考文献】 ⑴赵秉志主编:《刑法总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 2年版,第20页。 ⑵罗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4376.html -
了解详情
的协调性,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国家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有裨益,因而需要在刑法立法时坚持和贯彻这一原则,使得法律体系、规范文件内部协调得当。正如美国 机制的协调》,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版,第58页。⑺赵秉志:《刑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3页。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0979.html -
了解详情
的学理研究与实际收益之间产生脱节。针对李斯特鸿沟(Lisztsche Trennung)所延伸出来的刑法教义学方法,还会导致另一个问题,即:若刑事政策的课题不能够或不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第18页。 ⑽[日]山中敬一著:《刑法总论》(第2版),成文堂2008年版,第118页。陈家林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8918.html -
了解详情
和性质,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确立刑法谦抑理念有利于减少社会对抗,缓和社会矛盾,最大程度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 制度,明确其条件、期限、程序和法律后果。 【注释】 {1}平野龙一:《刑法总论II》,有斐阁1972年版,第47页。 {2}陈兴良:《刑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4036.html -
了解详情
其效果是极为惊人的。在达博(Dubber)看来,努力将自身伪装成传统刑法是现代监控性体制(police regime)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层伪装对于其成功是关键 , 1976,S.89。 [89]参见(德)同特施特拉腾韦特:《刑法总论I犯罪论》,杨萌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页205. [90]参见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470.html -
了解详情
泛化的关联性解释很难具有令人信服的解释力。当务之急是对风险社会理论如何影响刑法理论的变迁的脉络,需要做一个清晰的梳理。 首先,风险社会理论所揭示 Pr?vention, 1976,S.89. {89}参见(德)同特施特拉腾韦特:《刑法总论I犯罪论》,杨萌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页205。 {9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46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