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近代的国家观念时已经导入了一种根本性的要素,那就是从宪法或宪政的政治维度上探讨国家作为一种政治实体在近代学说中的理性资源,在此作者所考察的已不是 古代或中世纪的作为城邦、帝国或领主国等意义上的政治集合体[5]。近代形态中的国家作为一种政治实体,其结构、本质及其意义到底是什么呢?这是近代社会一开始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150.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学者的自身努力,必须要以中国宪法学说为基本的理论依据,否则,纯粹意义上的中国宪法学研究就会出现知识结构上的不平衡和空白。 第三,中国宪法学说是宪政 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4],这句话揭示了宪法在宪政建设中的突出地位和根本作用。要想发挥宪法在宪政建设中的作用,就要对宪法进行历史和现实整体性的研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672.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学者的自身努力,必须要以中国宪法学说为基本的理论依据,否则,纯粹意义上的中国宪法学研究就会出现知识结构上的不平衡和空白。 第三,中国宪法学说是宪政 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4],这句话揭示了宪法在宪政建设中的突出地位和根本作用。要想发挥宪法在宪政建设中的作用,就要对宪法进行历史和现实整体性的研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425.html -
了解详情
,似亦可从此找到答案)。这样,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梁漱溟一生中的绝大多数时期,均认为法律,包括宪政在内,乃非中国“文化改造,民族自救”之首选,恰恰相反,将来的中国 常常即此“一团习惯”也。因此,所谓“文教之终点即为政权之起点”,正道出了此一结构中的两方面极度的相互融涵,实是“士、农、工、商”的“四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859.html -
了解详情
和回避的。这个基本“事实”恰是李步云所谓“个性”言说的出发点。比如,他指出在西方宪政学说中的“法治”概念里,通常没有“法制完备”这一明显规定性,其根本原因在于, 宽容等内涵;后者以人权保障为核心,包括自由、平等、秩序与效率等基本价值。 李步云的这个“法”的结构说,很明显与西方实证主义法学观是不一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91.html -
了解详情
考察近代的国家观念时已经导入了一种根本性的要素,那就是从宪法或宪政的政治维度上探讨国家作为一种政治实体在近代学说中的理性资源,在此作者所考察的已不是 古代或中世纪的作为城邦、帝国或领主国等意义上的政治集合体[5].近代形态中的国家作为一种政治实体,其结构、本质及其意义到底是什么呢?这是近代社会一开始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97.html -
了解详情
性的统治,国王完全专断地统治国家,他是政体结构中的权力中枢,他的意志便是最高的法律,膝下是一个完全听命于他的枢密院,大臣们不过是国王的家奴,他们 ,这个新的君主政体实质上已经发生了变化,它接受了宪政的制度,承袭了革命的成果。由此以来,关键的问题已不在于是否取消君主这样一个称号,而在于如何统治。民主制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0.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组织法的原则、内容、结构、程序和力度等要素和面貌均将焕然一新,组织法制的刚性约束将更加强化,行政组织法制地位更加突出。行政编制法中的科学化设定与模块化调整 日报》1999年12月19日;强世功:《宪法司法化的悖论兼论法学家在推动宪政建设中的困境》,《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3]有关分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6776.html -
了解详情
,而是在制定和改变法律,是赤裸裸地篡夺立法职责{8}(P14),而这有法院侵损立法机关在宪政架构中的地位之嫌。 当然,文义解释不是绝对的。 法律解释方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固然可以利用自己充分掌握立法资料以及对基本法整体结构的理解优势,通过结构主义或寻求立法资料以揭示立法原意,但当法律规范含义明确无误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862.html -
了解详情
结晶,是超越了国界、种族和代沟的最高政治智慧,是容纳多样性的权力结构与蕴含最低人权保障标准的法治的有机结合。 实践中行得通的,理论上一定说得通;理论上 最尖锐的领域。2009年中国方正出版社推出的《宪政概念双语丛书》,从比较法的角度回答了宪政理论和宪政实践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读过这套丛书之后,有关的纷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97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