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1期 【摘要】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确认标志着实体被害人向程序被害人的转化。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虽是法定的当事人之一,但却并不享有起诉权。这就 中的被害人与加害人双方进行协商,加害人以认罪、赔偿等方式取得被害人的谅解并达成和解协议,而办案机关对加害人不追究刑事责任或者从轻、减轻、免除刑事处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031.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民事和行政公诉权。《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规定的公诉、公诉权特指刑事公诉,而未包含民事和行政公诉。《刑事诉讼法》仅仅授权检察院可以提起附带民事公诉 ?是否允许被告反诉?是否允许双方当事人和解?法院审理公益诉讼案件,采取对抗制还是职权主义?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公益诉讼程序的理性设计和良性运行。 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14.html -
了解详情
法国刑事诉讼法典第41-2条。2004年3月9日,法律扩大了刑事和解的使用范围(将刑事和解扩张适用于违警罪,成为法典第41-3条),增加了在实行 处在于,二者均属公诉替代程序,均是将刑事案件从刑事诉讼程序中分流出去的机制。庭前认罪答辩程序则是一种新型的刑事裁判程序。虽然这种程序给当事人之间的合意提供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04.html -
了解详情
和解就是被害人处分诉权的过程。只有将刑事和解在一部分公诉案件中立法化、制度化,才能化解撤诉问题上自诉程序与公诉程序的冲突,并通过当事人的有效参与防范权力 。国家追诉机关已经开始立案侦查,法院不应受理自诉,应告之被害人参与公诉案件的诉讼程序。法院受理被害人自诉后国家机关是否还可以进行追诉?在此种情况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829.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嫌疑人均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作为刑事协商的双方当事人,提案权是其当然的权利。鉴于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犯罪嫌疑人主要是通过诉讼代理人行使诉讼权利,授予诉讼代理人 或意见等。 参考文献: ①②卞建林、封利强《构建刑事和解的中国模式》第3页、第5页,见《刑事和解与程序分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990.html -
了解详情
、职权、职责各不一样,这就给刑事和解的正确适用造成了一些问题。比较分析各调解人的实际运行,发现当事人自行和解很难实现,司法机关单独担任调解人直接进行刑事 ,其他的社会机构是不可能进入到公诉案件的诉讼程序中来的。至于人民调解组织、社区等其他社会机构,只是负责协助实现和解内容的,比如对加害人进行帮教,促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203.html -
了解详情
犯的继承人、其他应负民事责任的第三人等提起。(3)受害当事人有选择权。被害人可以选择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进行,也可以与公诉分开,单独向民事法院(庭) 。刑事和解程序可作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替代方式存在于侦查、起诉、审判的各个诉讼阶段。一般的案件在移送审查批捕后进行和解,检察机关认为可适用刑事和解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145.html -
了解详情
几年悄然兴起,为我国刑事司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但由于刑事和解涉及终结诉讼程序,认罪协商则将被害人排除在程序之外,其局限性显而易见。刑事协商制度关注到 嫌疑人均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作为刑事协商的双方当事人,提案权是其当然的权利。鉴于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犯罪嫌疑人主要是通过诉讼代理人行使诉讼权利,授予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110.html -
了解详情
犯的继承人、其他应负民事责任的第三人等提起。(3)受害当事人有选择权。被害人可以选择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进行,也可以与公诉分开,单独向民事法院(庭 。刑事和解程序可作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替代方式存在于侦查、起诉、审判的各个诉讼阶段。一般的案件在移送审查批捕后进行和解,检察机关认为可适用刑事和解的,退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42.html -
了解详情
公诉人出庭,控辩双方辩论,也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旁听,当事人的近亲属也可以来旁听。所以说,和解公开透明发生在两个阶段,一是不起诉阶段,一法院审理 增强了公诉能力。这是一个战略机遇。 二是公诉环节由原来传统的定罪为中心的公诉转变为定罪、量刑、程序三种公诉并存,并且增加了一个附条件不起诉。公诉职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321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