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肯定。[11]其实,该案中行为人不应当承担故意杀人罪刑事责任的根本原因并非在于行为和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而在于甲根本就没有实施犯罪的实行行为。虽然甲具有杀害乙的故意,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各国对不能犯的处罚原则的认识也很不一致。在日本,不能犯,也称不能未遂,是指虽然形式上实施了实行行为,但不可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046.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经重新审理认为:被告人李飞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罪行极其严重,论罪应当判处死刑。本案系因民间矛盾引发的犯罪;案发后李飞的母亲梁某某在得知李 ,就应当认定为盗窃;如果行为人获取财物时起决定性作用的手段是诈骗,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自愿”交付财物,盗窃行为只是辅助手段的,就应当认定为诈骗。在信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8727.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但日本改正刑法草案第17条规定了自己招致的精神障碍:自己故意招致精神障碍,导致发生犯罪事实的,不适用前条的规定。自己过失招致精神障碍,导致发生犯罪事实 要件符合性是无理的,饮酒行为本身不能认为具有杀人罪的构成要件符合性。饮酒之后没有实施杀害行为的场合,认为构成杀人未遂罪,即使从社会通念上看,也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331.html -
了解详情
故意杀人既 遂的情况下是实害犯,而在直接故意杀人未遂、中止甚至预备的情况下则是危险犯,于 是故意杀人罪便既是实害犯又是危险犯。而从实害犯的 之 间联系的认识有意识地实施了危害行为,由于对犯罪工具的具体属性或欲侵害对象的特 性存在错误认识,使得法益侵害得以实现所需要的条件和根据,始终无法具备。因而, 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30.html -
了解详情
说明犯罪未完成形态与犯罪构成要件及其要素的关系;关于不能犯,他改变了过去主张凡因行为人认识错误而致不能达到既遂之行为一律认定为不能犯未遂且具有可罚性的 十年、二十年的发展,至迟到2050年亦即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废除故意杀人罪和战时暴力犯罪之死刑亦应提上日程。当然,在此过程中,也可根据社会的发展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79.html -
了解详情
错误认识, 则应当别论。 其二, 被害人基于自身的过失而导致的认识错误, 也就是被害人在完全有能力、有可能辨明事实的情况下而未采取应有的注意而发生的认识 恶性的惩罚, 两者存在质的区别。而且, 承诺杀人的可罚性较故意杀人罪有着很大的可宽容性。从犯罪构成来看, 两罪无论从客体还是主观上都有着非常大的差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07.html -
了解详情
形式着手说,认为所谓着手,是指行为人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范具体犯罪构成要件中的犯罪行为,如故意杀人罪中杀害行为,抢劫罪中侵犯人身的行为和劫取财物的为 ,而只能成立未遂犯如行为人向司法机关投递捏造事实的举报信,意图诬告陷害他人,但是,被司法机关识破的场合,就是属于诬告陷害未遂的行为。 第三,危险犯中,由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556.html -
了解详情
具有从属正犯的性质。但是,教唆行为与被教唆的正犯行为一般是相前后的犯罪事实,正犯的行为是结果发生的原因,教唆行为是结果发生的原因的原因,这与 问题的合理解决提供理论依据。每个聚众斗殴犯罪的参与人能否转化为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不仅看行为人主观上有无不确定的犯罪故意,还要看其行为是否与死亡、重伤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24.html -
了解详情
,更不能认为是意外事件而认定行为人无罪,而应对其以间接故意杀人罪追究刑事责任。其次,再从犯罪客观方面来看,出于行为人的伤害行为造成了被害人可能死亡的危险状态时 。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的对象认识错误,不影响其后面实施的故意杀人罪的构成,应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和故意杀人罪(对象不能犯未遂)定罪,实行数罪并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107.html -
了解详情
性才能有所认识。从规范违反说的角度看,要求防卫人有防卫意思,对于凸现规范的存在,有其独特价值。按照这种观点,本案中的丙就应当构成故意杀人罪。 结果无 ,根据结果无价值论的逻辑思路进行司法判断,在实践中,容易导致一些错误。例如,对侵害人身权利的犯罪,司法人员往往从有无死亡结果发生出发,反过去看被告人是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58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