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责任。这就是所谓全面无效说。这种观点主要是强调错误与同意之间的因果关系,认为若无错误则被害人就不会同意,那么这个同意就是无效的。 Feindstrafrecht, GA 2006, S. 91.国内学界对此问题也多有讨论。参见刘仁文:敌人刑法:一个初步的清理,《法律科学》2007年第6期;何庆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313.html -
了解详情
而引起的外界变化构成的。社会行为论认为,刑法上的行为是指具有社会意义的有意识的身体动静和在现实社会中的因果关系,因此人在社会环境中的各种举动, 个行为的,才能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三、伴随行为刑事责任中几个问题探讨 新刑法关于伴随行为刑事责任的上述规定表明,我国刑事立法中对于在一个犯罪行为的实施过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215.html -
了解详情
的惩治常常运用有关危害公共安全或破坏自然资源犯罪的规定,而这些规定本身与环境刑法保护的利益并不存在直接的关联性。在刑法典修订以前,水污染罪[17]被归入危害公共 (德)海涅:《环境破坏行为类型化之国际比较论因果关系与特殊归责问题》,载《环境刑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辑》台湾1992年,页412。 [1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306.html -
了解详情
应着重考察中止行为能否独立防止既遂结果的发生以及其他原因是否能导致犯罪行为与既遂结果发生之间因果关系的中断,如果中止行为能防止既遂结果发生并且 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国内冲突应主要依靠当事国人民的努力。[133] 关于国际刑法,还有学者对向国际刑事法院移交人犯问题[134]、作为危害人类罪前提要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912.html -
了解详情
犯之间有相互心理上的诱因,而是满足于相互对犯行决意的强化,这是对因果关系的结果归责最为薄弱的论证。⑼Kper反对将共同正犯的行为贡献作为单纯的因果 不作为犯罪等等,均存在偶然性问题。第二,对尚未行动的人加以处罚,违反了行为刑法的基本思想。针对一个犯罪行为的实施意思,只有在行为人通过一个外部的、满足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5682.html -
了解详情
引起的外界变化构成的。社会行为论认为,刑法上的行为是指具有社会意义的有意识的身体动静和在现实社会中的因果关系,因此人在社会环境中的各种举动, 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行为, 同时又实施“贪赃”行为构成刑法第385条规定的受贿罪的,规定“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适用这一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52.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间仍具有因果关系,就其自己行为独立负其责任,即所谓个人责任。故教唆犯及从犯,亦罚其未遂。[31] 依我国台湾地区旧刑法(2006年 未能使被教唆者达致实行阶段的情况。追根溯源,将未遂教唆忠实还原为德国刑法学上的用语,则是力图教唆(versuchte Anstiftung) ,意指尝试、试图去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2722.html -
了解详情
到,德国法上的侵权责任引入了刑法学者的三阶层理论,即责任成立的第一个阶层为构成要件符合性(包括行为、侵害、因果关系三个要素),第二个阶层为违法性 ,紧急避险在民法上可能违法,针对该紧急避险实施的防卫行为符合相关要件就可构成刑法上的正当防卫,因为正当防卫的对象可以是民法上的违法行为。于是,房子的主人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9185.html -
了解详情
到,德国法上的侵权责任引入了刑法学者的三阶层理论,即责任成立的第一个阶层为构成要件符合性(包括行为、侵害、因果关系三个要素),第二个阶层为 ,第178页。 [19]同注[1],第63页。 [20]参见[日]山口厚等:《理论刑法学的最前线Ⅱ 》,岩波书店2006年版,第55页。 【作者简介】浙江大学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9183.html -
了解详情
心理责任论。心理责任论认为,不应在行为人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仅仅存在因果关系这种客观联系时就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只有在行为人与危害结果之间进而存在 可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罚的行为,直接诉至法院追究刑事责任。{47} 这就是说,符合《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醉酒驾驶行为,不应当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72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