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和宏观上得到调节。这就是民商法在客观效果上的宏观作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民商法是市场调节机制的法律保障。 由民商法对于个体和微观经济领域的 国家以促导方式对社会经济实行宏观调控法,国家制定宏观调控法,包括计划法、各种经济政策法和关于各种调节工具与手段运用的法律制度。 以上经济体系三个基本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46.html -
了解详情
标准,将补贴规模扩大到12亿元。(五)加强政策支持和宏观调控,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争取新的投资渠道,强化粮田设施建设。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 应急处置工作制定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免疫档案制度,做好免疫效果监测,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定点联系制度,加强督查指导,组织开展全国免疫密度交叉大 ...
//www.110.com/fagui/law_198888.html -
了解详情
有能力抗衡中央政策, 造成中央政策乏力、政令不畅、宏观调控或管理职能无法有效落实; 而可用资源相对贫乏的地方政府则变通执行中央政策, 造成上有政策, 下有 和管理层次也将随政府职能实现手段的转换而发生结构性变化。一般而言, 政府职能采用法律的、经济的或综合的手段就比较宏观、间接、柔性, 就会考虑扩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3105.html -
了解详情
权的中央集权,但向上集中成为一项基本原则,保障了中央的收入来源及其至高无上的法律优越地位,如果事权与财权不匹配,则的确会出现税权逐级上收,事权逐级 个比重,改变财政收入分配向地方政府过分倾斜的倾向,强化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中国重新获取对社会经济的主导权和调控权。具体表现为:中央政府财政收入确立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5933.html -
了解详情
,通常包括分配收入、配置资源(或称宏观调控)、保障稳定三大方面。与这些职能相对应,财政政策的重要目标就是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中,既要使国家获取财政 出版社1998年版,第23页。 [20] [德]马克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张乃根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27页。 [2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551.html -
了解详情
而不是国家经济管理法仍然意义重大,这将决定经济法存在的道义上的合法性,并决定其命运和实施效果。 二、经济法社会性的体现 首先,从调整对象看,经济法的调整 中的反竞争行为,以法律的手段为市场机制的发挥创造条件;规范商事主体的竞争行为并且保证交易的公正。后者则侧重于规范国家的宏观调控关系,目的在于确认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505.html -
了解详情
的意见和政策倾向,因而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宏观业务指导功能,发布指导性案例也就成为司法管理的重要手段。[7]最高人民法院将发布指导性案例视为落实社会矛盾化解、 要求产生了冲突。 (三)统一司法与司法多样性的冲突 当前司法政策对执法效果最佳状态的界定是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与政治效果的统一。案例指导制度所追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265.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所以法应当具有一定灵活性。在静态意义上,法的灵活性应当是指特定的法律规范不具有典型的确定性,法解释的技术性要求较高;而在动态意义上,法的 稳定作用的政策,它无须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宏观调控效果。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的、自动产生的稳定效果,可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行发挥调节作用,不需要政府采取其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078.html -
了解详情
而不是国家经济管理法仍然意义重大,这将决定经济法存在的道义上的合法性,并决定其命运和实施效果。 二、经济法社会性的体现 首先,从调整对象看,经济法的调整 中的反竞争行为,以法律的手段为市场机制的发挥创造条件;规范商事主体的竞争行为并且保证交易的公正。后者则侧重于规范国家的宏观调控关系,目的在于确认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430.html -
了解详情
和适应能力。国家运用税收分配手段直接调节纳税人的收入,间接影响纳税人的社会经济行为,进而引起社会经济活动的变化,以实现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由于国家征税使一部分 不足中,国家通过制定有关专门针对三农的法律,如已颁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另一方面,修订、完善现行法律中的相关涉农条文,如规定《担保法》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2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