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的法律、法规散见于《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及《行政诉讼法》的一些条文和一些部门规章中。这些规定既笼统而难以操作,又零散而 证人保护条例》 17.罪行 (1)任何人如无合法授权或合理辩解,不得披露-- (a)关于参与者或曾是参与者或曾被考虑纳入保护证人计划内的人的身份或所在地点的资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6842.html -
了解详情
,这就使得我国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适用的范围过于狭窄,无法充分保护离婚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难于发挥该制度填补损害、惩戒违法行为的功能。 有学者认为:通奸、嫖娼 界定,司法实践中通常由法官综合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造成的损害后果、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各方面情况,依法酌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4723.html -
了解详情
的证据法应当充分吸收心理学研究的先进成果。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法律在规范人的行为方面是可以奏效的,但是在规范人的心理活动时却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因此 出版社1999年版。 [35]前引[35]。 [36]参见纪格非:《证据能力论以民事诉讼为视角的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2-100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72.html -
了解详情
所时行的证明,是为了说明自己的诉讼主张正确,争取胜诉,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属于诉讼参加人的诉讼行为;诉讼代理人所进行的证明,是以被代理人名义、为被代理人利益 证明的过程和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台湾学者李学灯有过很精辟的论述:人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制,任何人的观察,都可能发生偏差,这在心理学上已成公认的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421.html -
了解详情
涉及自身刑事责任或处罚的询问,应该有维护自己的权益的权利,也就是可以基于证言拒绝权进行抗辩。毫无疑问,这样的法理,在我国民事司法实践中尚未出现理解 ,甚至会招致自己被刑事追究责任的证言产生怀疑。 2.可能招致名誉损毁的事项。名誉(repution)是对于人的道德品质、能力和其他品质(名声、荣誉、信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431.html -
了解详情
时的某种不妥,对是否直接适用不作表态;[3]也有人从扩大对公民权益保护和国家赔偿责任的承担角度,主张无论第一还是第二顺序继承人都可作为国家赔偿请求人。之所以有 由受害的公民作为赔偿请求人,即使涉及其所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的赔偿,也是通过直接受害人的请求来实现,他们自己并不能提出国家赔偿;再如在上述情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797.html -
了解详情
名律师代理,而另一方势单力孤,在诉讼上明显处于劣势并影响辩论能力时, 法官就有必要探求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引导当事人举证。因此,《若干规定》第三条规定 类适用举证责任倒置侵权诉讼。关于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我国实体法没 有明确规定。常理上和审判实践中以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作为行为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174.html -
了解详情
时的某种不妥,对是否直接适用不作表态;[3]也有人从扩大对公民权益保护和国家赔偿责任的承担角度,主张无论第一还是第二顺序继承人都可作为国家赔偿请求人。之所以有 由受害的公民作为赔偿请求人,即使涉及其所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的赔偿,也是通过直接受害人的请求来实现,他们自己并不能提出国家赔偿;再如在上述情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807.html -
了解详情
。在网络中,人的物质性被隐去。虚拟社会的运行,完全依靠个人可识别资料对网上人群加以区分,并将每一个体特定化,而这些资料正是信息,保护个人资料的正是 权,公开权,请求司法救济权(即对于任何机构或个人有侵犯信息隐私权的行为,受害人有权提起民事诉讼)等等。 (4)明确信息收集和处理程序 政府机构、企业、商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083.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案件的法官而言:一是要正确认定案件纠纷的性质。正确认定纠纷性质,主要是审查双方争议的焦点,审查民事行为的主体、效力等。二是要确定援引法律的效力。 法律,以利益衡量来弥补法律政策调整的缺漏,来保护个体利益和促进社会改革整体推进之间的平衡协调,使当事人合法权益得到最大利益的实现。 以上是本文对民事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68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