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由于行政主体的确权行为具有行政法上的公定力,对确权双方和他人都具有法律上的确定力,从而使原来的民事法律关系转化为行政法律关系 ,所以当原告起诉公路局时,公路局的处罚决定和林业局之间就形成了特殊的权利义务关系。如法院维持了公路局的处罚行为,就意味着林业局所作出的批准行政行为错误的;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9025.html -
了解详情
其他机关处理的争议,告知原告向有关机关申请解决.这样立法机关通过立法活动将一部分民事争议或纠纷的处理权授予了行政机关行使。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 行为等引发大量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交叉现象。 (1)行政确认行为。行政确认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或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8018.html -
了解详情
的职权或违反法定程序所取得的证据都属于非法证据。民事诉讼一般只涉及普通民事主体之间的纠纷,法律对普通民事主体的行为要求是,只要他们的行为没有违反法律 建筑工程的纠纷中,只能用书面形式证明合同的内容,如果没有书面合同法院将判决法律关系无效。但是,并不能由此认为除了书面证据之外的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等其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331.html -
了解详情
处分的利益资源 在民事诉讼程序中,每一个程序主体均占有一定的程序利益,否则,其就不能成为程序主体。通常而言,程序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 制度[M].王亚新,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11. [4]江波.交换关系、利益边界与经济理论[J].学术研究,1996,(8). [5]徐昕.论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06.html -
了解详情
监督制约机制确立的必要性进行了剖析。然后,根据权力制约模式间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我国民事诉讼运行的本质与规律,试图构建一个以当事人监督制约机制为首要机制, 也应受到人民及其经人民直接或间接授权的其他监督主体的监督与制约。这亦是民事诉讼监督制约机制确立的法律依据。 (二)从审判权的属性来看 权力来源于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33.html -
了解详情
有某种人伦关系的案件时常处于尴尬境地,为保证法官依法履行职责、免受人伦亲情与司法公正理念的双重压力,回避制度也是十分必要的。 回避制度是民事诉讼中一项 ,这种做法实质上违反了法律规定。 (6)参加诉讼活动的检察人员是否属于回避的主体?有人认为,检察人员不应成为回避主体,理由是民事诉讼中的检察人员不同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21.html -
了解详情
客体,又称为标的,指主体之间得以形成法律关系内容的目标性事物。[31]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法律关系所作用的事物。[3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 202条规定: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54]雅维茨早就指出,法律关系应当根据它们的客体来划分。参见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746.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证人制度在民事诉讼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但由于我国立法和司法的原因,尤其是我国立法上的缺陷,包括证人主体资格不科学:证人权利义务内容严重 真伪,充分实现各方当事人的辩论权。各国的民事诉讼立法都十分重视证人出庭作证的制度,制定了较为完备的保证证人出庭的法律规范。例如,在英国,证人如不遵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65.html -
了解详情
上看,这种情形下的选择增进了当事人的利益,却不会减损其他主体的利益,完全符合民事诉讼程序效益的观念;在程序公正方面,由于选择是当事人自由意志的结果, 秩序的功能能在多大程度上得以实现。 (一)民事诉讼程序的宪法化 作为一国基本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事诉讼法与宪法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体现与指导的关系。一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53.html -
了解详情
其与争议的实体法律关系所涉及的案件事实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从而具有了成为质证主体的事实依据。就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来看,他参加到诉讼程序中的根据是 ,尽力排除与案件事实无关的证据材料。 3.证据的合法性。所谓证据的合法性,包括民事诉讼证据必须符合法定的证据形式和依照法定的取证程序取得两个方面的含义。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1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