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在法治国家里,法律思维的主要特征就是要用法律至上、权利平等和社会自治的理念去思考和评判一切涉法性社会争议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法治 而以刑法手段调整各种法律关系,也表现了封建专制制度下司法镇压的严酷性。自秦延续至清,民事诉讼的程序也按照刑事审判进行。《说文解字》对法的注释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061.html -
了解详情
争点,否则法官将不容许当事人对某一争点进行辩论。 此外,德国原民事诉讼程序由于受到“统一口头审理”原则的支配,当事人可以在最后一次庭审结束前提出新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3.游冰峰:《关于构建被告强制答辩制度的思考》,《人民法院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5.html -
了解详情
提起自诉。在司法实践中这一规定与自诉人的诉权价值趋向存在一定的冲突,在程序的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自诉权在诉讼中的作用。因此,此类案件在司法实践中仍有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若干问题解释》规定的自诉权与公诉权并存的8种类型的案件,一旦进入公诉程序,被害人自诉的权利即行消灭,只能以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地位参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95.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在法治国家里,法律思维的主要特征就是要用法律至上、权利平等和社会自治的理念去思考和评判一切涉法性社会争议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法治 而以刑法手段调整各种法律关系,也表现了封建专制制度下司法镇压的严酷性。自秦延续至清,民事诉讼的程序也按照刑事审判进行。《说文解字》对法的注释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19.html -
了解详情
近些年来,不少学者开始侧重强调诉权的程序意义和公法属性,主张诉权是启动和运行民事诉讼程序的根据,反映了国民与国家的关系。[13](P256)有法理学者 的盖然性规则[J].法学评论,2000,(4). [20]李浩.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再思考[J].法商研究,1999, (5). [21]赵钢,张永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1362.html -
了解详情
中间的历史,否则你无法将《十二铜表法》中针对债务人的强制执行与印度民事诉讼法典中的规定作比较。但是,你可以把任何一个现代西方国家和另外 spiritual court)去保护,然后经由一个起初与拟制难以区分,因此在后期必然陷入拟制的程序引入世俗领域。没有什么比这更为荒谬。 我们再转向古希腊和罗马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9964.html -
了解详情
。此外,日本、德国、俄罗斯等国宪法中也有关于刑事程序权利的若干规定。从总体上看,刑事程序权利在宪法中的规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 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1. [5][意]莫诺卡佩莱蒂,等.当事人基本程序保障权与未来的民事诉讼[M].徐昕,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76. [6]苏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0225.html -
了解详情
的专业化和民主化都有助于司法获得民众信任。专业化是从供给面看问题、订立目标与思考解决之道,民主化是从司法需求面看问题,强调人民如何看待司法。因此, 专业化的总体目标与民众获得简易、低廉的司法救济需求之间的冲突。现代民事诉讼程序通过精密的分流装置来满足多元的价值需求,通过多元纠纷解决机制而分流案件。协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53.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调解工作规定》)是专门用以规范民事调解工作的司法文件。根据这一规定,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可以在诉讼程序启动直到裁判作出 依据,载《法制日报》2007年4月4日第3版。持此类观点的还有东南大学法学院周佑勇教授,见行政诉讼协调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http: //www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605.html -
了解详情
十五年来,国内学人对回避制度的研究,集中在回避制度价值的论证与扩大应回避主体范围的呼吁上,对于确保回避制度实效性的程序问题的研究尚未充分展开(注:自1987 是否确有其事需要法院调查证实。这也正是《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15条所明确的。根据该条文的规定,回避等程序事项属于法院依职权调查的事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1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