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前者的情节明显要重于后者,在量刑时即可适当从重处罚,可判处被告人死刑立即执行。 本文所研究的犯罪手段,即是一般情况下作为酌定量刑情节形态存在的犯罪 在死刑裁量中的地位 总的来看,犯罪手段情节在我国死刑裁量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法官在决定判处死刑或死缓时较为重视这一酌定量刑情节。在这方面是有一定实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7759.html -
了解详情
(如军法、战争时期)共10个国家及地区,未废除一般死刑但已有超过十年以上未执行死刑或已有政治意图废除死刑的国家及地区共34个。未废除死刑或无意图 不敢以身试法。因此,对犯罪最强烈的遏制力、预防力和对犯罪能力的剥夺的彻底性决定了死刑的保留成为必要。其二,满足民意,即国民的报应感情的需要,人民群众主张保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4818.html -
了解详情
死刑条件作为死刑使用的规格,标准和法定事实根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甚至决定着死刑的运用,因此,正确认识和严格把握死刑是坚持少杀、慎杀和限制死刑的关键 死刑的情况下,应将死缓适用的范围尽可能的予于扩大,予以最大限度缩小死刑立即执行的对象,在司法实践中应当放宽适用死缓的范围,甚至在立法上规定,所有被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16.html -
了解详情
的威慑效果和犯罪的行为选择怎样看待的问题。 威慑力实际上并不是仅由刑罚的严厉程度决定的,较低的破案率和司法腐败是消除威慑力的最大力量。犯罪后很可能不受 保护、冤假错案率比较高,(例如:河北省21岁青年聂树斌因一宗强奸杀人案被执行死刑,10年后该案真凶王书金在河南落网后引起全国人民广泛关注。所以说,完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421.html -
了解详情
特别指出的是,李昌奎案二审不当改判死缓,并不能说明我国现行死刑政策本身有什么问题,只是执行死刑政策过程中在处理个案时出现的偏差,属于个别现象。司法机关 配合态度,因此一般都应当予以从宽考虑。刑法第六十一条明确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 ...
//bbs.110.com/thread-87693-1-1.html -
了解详情
经济活动或经济生活以及经济制度如影随形地保持密切联系,其边线具有模糊性,这决定了在对付经济犯罪的方法、手段和政策、策略方面应当与街头暴力犯罪严格加以 除外,还有38 个国家和地区在实践中事实上废除了死刑(过去10 年内没有执行过死刑、并且确信其不执行死刑的政策将继续下去或者已向国际社会作出承诺不再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228.html -
了解详情
死刑并不具有特别的威慑效果。他指出统计资料实际上已经表明,严重罪行的周期性变化与判处执行死刑的数量无关。3在中国,黄太云、胡云腾、贾宇等学者较 年徒刑以上刑罚的罪犯人数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在1990 年颁布的《关于禁毒的决定》与1997 年刑法中,严重毒品犯罪的最高法定刑幅度都是处15 年有期徒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212.html -
了解详情
严格限制死刑适用的主张。接着,世界范围内废除死刑运动风起云涌,许多国家在法律中废除了死刑或在司法实践中已不执行死刑。 大部分学者从人道主义及国际接轨方面主张应废除 重视历史的和社会的现实,根据该社会的现状、文化水平的高下等决定之。因此,讨论中国死刑存废问题不能脱离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和社会阶段。 第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637.html -
了解详情
外,这种做法是合理的,是符合死缓制度的目的的,因为现代死缓制度是死刑慎用的刑罚观念的体现,是以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现代刑罚目的为指导 的刑期按照刑法的规定,合并处罚,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 参考资料: i[①]赵秉志主编.死刑制度之现实考察与完善建言[C].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19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975.html -
了解详情
。暂且不论这样的三段论推理是否必然成立,事实告诉我们:“严打”以来,适用死刑的人数增多,执行死刑的人数也增多,而重大刑事犯罪仍呈有增无减的趋势;历史告诉我们: 的原则。“罪刑相当原则”作为我国刑法基本原则之一,强调“犯罪危害性之大小,是决定刑罚轻重的重要依据,犯多大的罪就处多重的刑,做到重罪重罚、轻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96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