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精神寄托和生活依靠。因此,如果说奉养父母是古代中国刑法法外开恩设立存留养亲制度的出发点,那么,在社会基本上已取代子女而担当起这种奉养之责的今天, [19]同样的悬案也发生在苏力关于奸淫幼女不需要明知的言说中。参见邱兴隆:《一个半公正的司法解释》,《法学研究》2004年第6期。 [20]参见《数据显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272.html -
了解详情
修订成文法。秦汉以后,御史机构仍掌国家法令。《唐六典.御史台》说,唐代御史台职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旧唐书.职官三》也说,御史 华,中国法学史.法律出版社[M],1998。 [5]林明,马建红,中国历史上的法律制度变迁与社会进步[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6]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606.html -
了解详情
根本不敢奢望建立自主权力体系。 但在秦亡之后,经过废封建、置郡县,贵族政治与封建制度开始了退出历史舞台的进程。当陈胜敢于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诘问,当项羽 坐。这一做法受到统治者重视,汉宣帝四年下诏正式确定了亲亲相隐的司法原则。到唐代相隐的范围又扩大到了同居相为隐 。事实证明,直至晚清,皇帝也从来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067.html -
了解详情
律学之衰落的原因之一。(4)宋高宗仓惶南渡,偏安东南时,国家文物典章大量散失,法律典籍和法律制度很不完备,显得支离破碎。《宋史·刑法志》所谓的“断例散逸, 意解释、辨析解释、逐句解释、答疑解释和创新解释等多种解释方法。”(何勤华:“唐代律学的创新及其文化价值”,载前揭何勤华编:《律学考》,第159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08.html -
了解详情
法典》所不及;在继承权方面,《摩奴法论》和《政事论》都承认代位继承,使继承制度更为完善,也高于《汉穆拉比法典》一层。可见,在六世纪前,东方民法的整体水 感兴趣的是刑法。法学家的主要研究对象也是刑法,不是民法,以致象唐代的法学家们那样在总结前人刑法学的基础上,又更上一层楼,撰编了《永徽律疏》(后称《唐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53.html -
了解详情
法典》所不及;在继承权方面,《摩奴法论》和《政事论》都承认代位继承,使继承制度更为完善,也高于《汉穆拉比法典》一层。可见,在六世纪前,东方民法的整体水 感兴趣的是刑法。法学家的主要研究对象也是刑法,不是民法,以致象唐代的法学家们那样在总结前人刑法学的基础上,又更上一层楼,撰编了《永徽律疏》(后称《唐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10.html -
了解详情
也可以看到唐代的法律并无太大的变化,唐代的刑法典《唐律疏议》更可以说是趋于封闭与保守,唐文化中的勃勃生机在唐刑法制度中却没有表现,是什么使这两个 ,如果允许司法官于律无规定之时比附其他条文定罪处罚,则其立法、司法兼而有之,就不符合立宪国家的基本原则。这些论点与论据和我们九十年代讨论取消类推制度时的情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01.html -
了解详情
自以适用自己国法律与法庭管辖为宜。[2]特别是清廷刑罚过于严酷不合人道,引种制度目的纯为威吓,缺少咸化之意。[3]关于通过革除重律、改善法制以收回领事 ,《大清法规大全.法律部》卷11。 [2]转引自强磊著:《论清代涉外案件的司法管辖》,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84页。 [3]马士:《中华帝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533.html -
了解详情
的信息不对称。为了使举荐人有积极性获得更准确的信息,不徇私舞弊,大多数朝代均对官员的举荐采用连坐的制度。唐代实行举主连坐[44],五代沿用[45],宋代 内部往往存在着内部处分,从而达到排斥国家司法控制的结果。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在家族内的族规中往往存在罪刑处罚的规定,并且如果触犯了宗法伦理关系,比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36.html -
了解详情
过程中的作用,也就是强调统治者应诱导人们向善,而善体现在社会政治制度上就是要落实仁政。唐代的韩愈明确提出以仁、义、礼、智、信五常为善恶标准,力图 侵犯人权。然而,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这只是理论上的一厢情愿。圣明的君主和贤良的司法人员总是可遇而不可求。寥若晨星的清官或许可以恩泽一时一地,但其廉洁和英明最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645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