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犯罪,而不追溯适用于其施行之前的犯罪,这是国民预测可能性的客观要求。 [11]禁止事后法是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为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具有一个准确可靠的社会预期 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显得非常必要,这不但是增进宪法与部门法互动的一种机制,同时也是贯彻宪法价值观的应有之义,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必要对这些人加以适当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498.html -
了解详情
80年代初,围绕着学习贯彻新中国的第一部刑法,一些刑法学者敏锐地提出,中国刑法体现了罪刑法定的原则。由此引起了刑法学界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讨论。有的学者认为, 所倡导的严格意义上的罪刑法定来否定现实的法治国家的罪刑法定原则;有的学者客观地比较罪刑法定与类推的优劣,指出罪刑法定比类推更有利于实现刑法的预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760.html -
了解详情
;其二,力图将罪刑法定主义、法益保护主义、责任主义等刑法基本原则渗透至刑法理论之中;其三,立足于法益侵害说(结果无价值论),主张贯彻法益保护主义与自由 也认定阻却责任,这些都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不过,基于民主主义的要求,无论对行为人有利还是不利,禁止类推原则都同样是妥当的。但是,在刑事诉讼法上,认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74.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成立以后,虽然也制定了刑事诉讼法,但是,程序法却并未因此而改变其实体法的附庸地位,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法律将查明案件的客观事实真相居于刑事诉讼价值体系的最高 实现法庭面前人人平等;二是要求法院在刑事诉讼中更加严格贯彻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坚决反对有罪推定。随着法治的深入发展和人权事业不断弘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99.html -
了解详情
个层面的原因。从理论上看,理论界的主流观点认为,从犯罪到刑罚的司法模式是保证罪刑法定原则与罪刑均衡原则得以切实贯彻的前提。在一般的案件裁判中,传统的 罪的犯罪构成上考察,判决结果也有背离罪刑法定之嫌。危害公共安全罪要求行为人具有明知其行为会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发生的故意,客观上要求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75.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具有命令人们不实施犯罪行为以防止结果发生的机能,而且为贯彻罪刑法定原则,都强调公民对犯罪行为应当具有预测可能性,否则就是不教而诛。{41}这说明,两 无价值论,仍然能够提供关于违法性判断的客观标准,表示哪些场合刑法的介入是被允许的,哪些场合刑法的介入是让人难以接受的,这样也能够确保拥有不同价值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683.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具有命令人们不实施犯罪行为以防止结果发生的机能,而且为贯彻罪刑法定原则,都强调公民对犯罪行为应当具有预测可能性,否则就是不教而诛。{41}这说明,两 无价值论,仍然能够提供关于违法性判断的客观标准,表示哪些场合刑法的介入是被允许的,哪些场合刑法的介入是让人难以接受的,这样也能够确保拥有不同价值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682.html -
了解详情
刑罚的特殊预防目的,又有利于提高刑罚效益。 2、量刑的合理化、科学化 我国目前的量刑政策偏重于对犯罪行为的客观实害的考虑,而对作为行为主体和刑罚承受者的犯罪人 ,恰是考虑到了刑罚的二重性这一本质特征。为了贯彻执行好这一政策,需要我们更好地遵循法律的基本原则:一是遵循罪刑法定原则。必须严格按照刑法规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169.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是作为决定规范的法的无条件的前提。所以, 评价规范在决定规范之前。决定规范要求有规范所指向的人, 而评价规范则是万人共通的客观存在;刑法 因为法益侵害更明确, 克服了伦理规范的随意性和模糊性, 有利于贯彻罪刑法定原则,有利于保障人权。因此, 笔者倾向于刑事违法性的本质是法益侵害说。 二、刑事违法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162.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是作为决定规范的法的无条件的前提。所以, 评价规范在决定规范之前。决定规范要求有规范所指向的人, 而评价规范则是万人共通的客观存在;刑法 因为法益侵害更明确, 克服了伦理规范的随意性和模糊性, 有利于贯彻罪刑法定原则,有利于保障人权。因此, 笔者倾向于刑事违法性的本质是法益侵害说。 二、刑事违法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4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