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人出庭率极低,因此司法实践中缺乏适用对质制度的前提条件。其次,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中也并未规定对质制度,仅在两高有关司法解释中确认了对质 》的修改对于解决证人出庭问题涉及以下4个方面。 1.根据第59条的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961.html -
了解详情
鉴定体制有别于两大法系之做法。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19条、第121条、第140条以及第159条的规定,刑事诉讼中有权直接启动司法鉴定的 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01页。 [10]熊秋红:《刑事辩护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16页。 [11]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1年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304.html -
了解详情
和隐性(指退处)两种情形,情况相当复杂。目前迫在眉睫的不是如何修改立法规定,而是正确理解立法原意。事实上,我国刑事诉讼法为起诉裁量权提供了相对充分的行使 应当在立法上明确将法定起诉主义确定为基本原则。而后,在此原则之内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划出适当的领域作为不起诉的范畴。 其次,谨慎地确定裁量不起诉的范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818.html -
了解详情
的我国公民有资格担任法官。其中初任法官必须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对于确有困难的地方,经最高人民法院审核,学历可以放宽到法律专科毕业。从上述条件来看,我国 。 7.决策时间受限。我国诉讼法对法院审判的时限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以刑事诉讼为例,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68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695.html -
了解详情
有罪之前,应被视为无罪,确保对被告适用无罪推定原则,并要求根据这一原则对待受刑事罪行指控者。所有公共当局均有责任不对审判结果作出预断,如不得发表 增加的第12条的规定,即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理论界曾一度形成一个讨论热点。一部分认为第12条的内容表明,我国刑事诉讼法已确立了无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522.html -
了解详情
意见。因为如保留原定义,则与证据分类和证据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根据的规定相矛盾。而提出新的定义也很难做到准确完整、各方面认识比较一致。而在诉讼法中 (二)关于证据分类及有关问题 对证据分类作明确的法律规定,也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效仿苏俄所形成的一个特点。明确的证据类型划分,可能使证据材料在诉讼中便于识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859.html -
了解详情
作出裁判,惩罚犯罪,保护无辜,发现并纠正审判活动中的违法现象,确保国家法律的正确执行。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其基本内涵包括:一是庭审活动是否合法;二是 载《中外法学》2000年第6期;学者梁玉霞认为,我国刑事诉讼法赋予一审公诉人同时具有的审判监督者的身份,缺乏起码的制度理性,在根本上是对审判制度的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147.html -
了解详情
证人;范围 【写作年份】2011年 【正文】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证人及其范围规定得相当笼统,而司法实践中尤其是在伪证罪中,急需解决证人的范围等具体问题。我国《 的见证人出庭陈述有关情况的,可以建议合议庭通知其出庭。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所有证据必须符合第42条规定的七种证据形式,七种证据形式中属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012.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诉讼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刑事诉讼法》。该法对侦查作了概括性规定,从此,使我国的侦查工作走上了有法可依的道路。1996年3月,第八届 的视听资料,许多场合因属来源不明而不能被采用。 根据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与普及状况,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大环境,犯罪手段更加隐蔽诡诈,其科技含量逐渐增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494.html -
了解详情
一)审理范围不明 1、受案范围的缺陷。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十六条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的规定。双轨模式能理性回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导致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74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