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意见认为:诉讼立案是程序审查,本案原告遵从劳动争议诉讼仲裁前置规定,已经申请劳动仲裁,符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更规定的立案条件,应当以劳动争议案件立案,同时, 重大失误,赔偿结果失衡为由要求撤销该合同的部分条款,是符合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同时也是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之规定的,应当予以立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351.html -
了解详情
维护这种效忠的主要技术性手段。这在重罪案件中的复核制度以及民间词讼不加限制的上诉中得到了体现。 四、古罗马民事诉讼程序的三个特征[36] 明眼人也许已经发现,笔者 35] 黄宗智对巴县、宝坻、新竹三县档案的研究表明,有三分之二的案件在立案之后、堂审之前的阶段解决。这是一个官方权力与民间力量交流、互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270.html -
了解详情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改造 周 志 刚 民事诉讼中的和解,是指民事案件在立案后、判决前的诉讼过程中,双方当事人通过自愿平等协商,达成协议,以 具有执行效力,所以在司法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案件在诉前或庭审前就得到了解决。[3] 美国1938年的《联邦民事诉讼程序规则》制定了证据调查(也有译为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94.html -
了解详情
观念后的质的改造后形成的。这一改造主要以国家干预为基本指导思想,调整了当事人和裁判者在民事诉讼程序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法院作为裁判者在诉讼中的 法官又不得不将精力用于调查核实当事人在庭审中提出的证据。如此往复,造成了民事诉讼中大量案件超过审限仍不能结案(据统计:1998年1-10月,全国各级法院共复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3.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5]符合现代民事诉讼正当程序精神,而且也使裁判结果体现了实体正义并具有了“公理性”。[6] 证据是诉讼活动的基础。在诉讼中,一方面对案件的实体处理 措施对证据加以固定和保护的行为。由于查明案件事实、处理民事纠纷,往往要经过立案、审理,甚至上诉、再审的漫长诉讼阶段,如果对发现和搜集到的证据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63.html -
了解详情
实现上述之任务。为此,笔者认为,只要完善各个程序,通过严密的诉讼过程,从而建立绝对的三审终审制的民事诉讼制度,以实现诉讼之目的,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可取的 都不禁止,即使是二审终审之后当事人提交新的证据,法院也应对案件提起再审。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虽然规定了举证时限和证据交换内容,但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87.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四、改革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基本思路及设置预审法官的构想?导言审前准备,是指案件受理后,开庭审理前,法院和当事人围绕开庭 基本框架和原理。当然,审前准备程序应建立在案件繁简分流制度之上。案件繁简分流制度是指案件立案移送业务庭后,庭长(内勤)依案件的性质和繁简程度,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00.html -
了解详情
的性质、法官助理如何参与审前准备程序以及其现实意义。二、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确立审前准备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在民事案件立案后,开庭审理前,为保证 年改革纲要》指出要全面实行立审分立、审监分立、审执分立,案件要实行流程管理,统一由立案庭进行立案。许多法院均将流程管理设置在立案庭。向当事人送达受案通知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41.html -
了解详情
维护这种效忠的主要技术性手段。这在重罪案件中的复核制度以及民间词讼不加限制的上诉中得到了体现。 四、古罗马民事诉讼程序的三个特征[36] 明眼人也许已经发现,笔者 35] 黄宗智对巴县、宝坻、新竹三县档案的研究表明,有三分之二的案件在立案之后、堂审之前的阶段解决。这是一个官方权力与民间力量交流、互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060.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认为本案应当鉴定或勘验;14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采取强制措施;15 当事人对鉴定、勘验结果等提出异议;16 其他程序问题。评议后制作的法律文书, 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法院印章。二 分 则第七条 立案庭在立案后向当事人送达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时,一并送达举证通知书和对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副本 ...
//www.110.com/fagui/law_17824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