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的其他重要理论问题如刑法因果关系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刑法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等均与对其性质的认识有着密切的关联。在理论上对刑法因果关系的性质予以 在责任阶段的主观考察,在很多情况下也容易导致主观归罪的错误结论。比如前面所举案例,在甲以杀害的故意造成乙受伤,如果乙在医院因医生严重失职导致手术事故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851.html -
了解详情
缺乏理论上的一致性。于是,德国有学者认为量刑规则的通例仍属于构成要件。⑤ 但在本文看来,即使认为量刑规则的通例不属于构成要件,对于就通例产生认识错误的情形 任何区别,而会完全一致。因为任何有关认识错误的理论,都是在责任主义指导下形成的。借鉴德国的刑法理论,我国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具体升格条件(如入户抢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719.html -
了解详情
又不自觉地适用类推方式呢?其根源恐怕不是仅仅从人们对于法的不确定性的担忧可以解决的。笔者拟以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来分析这个问题。 让我们先看两个例子。例一,甲 修法所带来的恶果为人们广泛地批判;二是类推只能带来一个有疑问的判断,无法提供稳妥的结论。参见考夫曼:《类推与「事物本质」》,吴从周译,台湾文化事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908.html -
了解详情
的案件,其实只看这一点(一大要件明显缺损)即可迅速作出出罪判断并不一定必须依循由客体、客观方面再到主体的理论套路。 其次,即使在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前提下 在主观认识上存在同法律规定或客观事实不相一致的情况,即发生所谓的认识错误问题。对刑法上之认识错误的考察,其根本意义在于:在案件符合前置三要件的前提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759.html -
了解详情
其合宪性判断更接近于立法论层面的判断,其判断结论是围绕某一司法解释中确定的适用标准或者规则是否合宪以及应否废除。 [7]例如《刑法》中有关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论宪法规范》,《法学评论》1994年第6期。笔者的认识是,宪法规范包括规则(实体性的和程序性的)和原则,理由是只有这类宪法规定才能直接用于指引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7002.html -
了解详情
其合宪性判断更接近于立法论层面的判断,其判断结论是围绕某一司法解释中确定的适用标准或者规则是否合宪以及应否废除。 [7]例如《刑法》中有关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论宪法规范》,《法学评论》1994年第6期。笔者的认识是,宪法规范包括规则(实体性的和程序性的)和原则,理由是只有这类宪法规定才能直接用于指引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6740.html -
了解详情
的人解释为他人是限制解释。[4]现在看来,这一说法在某种意义上也许是错误的。因为《刑法》第232条当中的人就是他人而不包括本人在内,这样的解释既 迫击炮,这种疑问是大还是小?显然只能是凭主观认识来回答,并没有一个较为客观的判断标准,这就不能避免在判断时出现主观随意性。[22]这自然会影响结论的说服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201.html -
了解详情
的人解释为他人是限制解释。[4]现在看来,这一说法在某种意义上也许是错误的。因为《刑法》第232条当中的人就是他人而不包括本人在内,这样的解释既 迫击炮,这种疑问是大还是小?显然只能是凭主观认识来回答,并没有一个较为客观的判断标准,这就不能避免在判断时出现主观随意性。[22]这自然会影响结论的说服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830.html -
了解详情
有内涵重叠之嫌,在功能上不能实现界限机能,难以体现行为概念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但是危害行为概念是从社会评价的角度认识刑法中的行为,这实际上是法律 ,盖此种作法只会使得客体与评价关系产生倒置和混淆。行为理论所要确认者,只是何种人类行止,刑法方加以规范的判断,也就是何种人类行止,方具有受刑法规范评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039.html -
了解详情
有内涵重叠之嫌,在功能上不能实现界限机能,难以体现行为概念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但是危害行为概念是从社会评价的角度认识刑法中的行为,这实际上是法律 ,盖此种作法只会使得客体与评价关系产生倒置和混淆。行为理论所要确认者,只是何种人类行止,刑法方加以规范的判断,也就是何种人类行止,方具有受刑法规范评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0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