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人的鉴定意见,则难以有效地应对社会舆论和满足犯罪被害人的诉求;但倘若不认可鉴定人的鉴定意见的话,则又很难向被告人一方(有时也包括社会公众)做出 方面的科学目前尚不够成熟,精神病的诊断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鉴定结论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一方面,刑事诉讼中的精神鉴定,其对象是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时的精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7013.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在司法实务中的不统一,反映出了各地法院在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支持的差异。因此,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权还是大有希望的。 总而言之,因犯罪行为而导致的被害人精神损害的情况大量存在,根据“有损害就有赔偿”、“有权利就有救济”的法制理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3547.html -
了解详情
不应当排除,而对于侵犯被告人一般性诉讼权利的非法证据,由法官根据具体的情况实行自由裁量排除规则。为了加强刑事庭审的功能,提高证人、被害人、鉴定人等出庭作证的 的报道,正确处理舆论监督与法官审判之间的关系。 (五)改革公检法三机关之间的关系。公检法三机关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刑事诉讼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在目前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685.html -
了解详情
的平衡,但当我们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障的日趋完善而欢欣鼓舞时,也不能忽视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重要地位。在对附带民事诉讼部分进行修改时,立法机关以保护被害人的 第九章第92条、第93条前二款、第94条、第95条和第96条的规定,而不包括第93条第三款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十五日内不起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459.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参与人尤其是被指控人的权利不受侵犯,成为刑事诉讼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意识形态壁垒的消除也使我们对刑事诉讼中许多问题的认识逐步从真理论转向价值论 刑事诉讼是解决国家与违法者之间冲突的活动。刑事诉讼的目的是为了社会的利益,实现公众对犯罪进行惩罚的权利,而犯罪对于被害人权利的侵犯却渐渐被世人忘却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0225.html -
了解详情
的一些文书,而不包括证明案件事实的物证、书证、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等证据材料,新刑事诉讼及有关司法解释之所以不让律师查阅全部案卷材料,是担心 同上。 (三) 2004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了《关于人民检察院保障律师在刑事诉讼中依法执业的规定》,司法部颁布了《律师会见监狱在押罪犯暂行规定》,这些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81.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制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律师在刑事诉讼中有了提前介入的法律根据,从一定意义上讲,律师的提前介入是实现犯罪嫌疑人维护其合法权利的法律保障,这是 能否取得证据,完全看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意愿,特别是对被害人的调查,不仅要本人同意,还要经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同意,否则律师的取证将无法进行,因为律师的调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18.html -
了解详情
唯一依据,而要求提供其他证据予以补强。在英美当事人主义刑事诉讼中,由于重视诉讼当事人的意愿和自决权利,如果被告人在法官面前自愿作出有罪供述,法官可迳行 规则明确禁止。 就这一规则的例外情况,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应中注意限制其范围,通常情况下只能在质询过程中,针对证人或被告人及被害人与过去陈述不一致的陈述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56.html -
了解详情
时代,德国自然法学家奈特尔布兰德(Daniel Nettlblandt, 17171791)就在其著作中使用了法律行为这一概念,但当时其使用这一概念主要是为了阐述其 和维护国家专门机关权力的行使,而疏于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等当事人的权利和利益。当事人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只是消积的受动者,无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54.html -
了解详情
引导和监督 与大陆法系国家检察官指挥侦查的体制不同,我国公安、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是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关系,在侦查阶段,它们分别行使各自 的证人进行调查取证,更没有赋予犯罪嫌疑人或被害人在侦查阶段或者审查起诉阶段申请保全证据的权利。在司法实践中,所谓经过检察院批准或者许可,往往就等于不批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5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