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缺陷之处,有待完善。 一、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的立法保护现状 (一)我国刑法对未成年犯罪主体的保护 在刑法上,作为犯罪主体的未成年人是指已满14 偏离生活正常轨道走向犯罪,但也容易认识错误改造自新,因此,缓刑的适用对于预防未成年人再次犯罪以及重新回归社会的作用更为显著。刑法第72条第1款规定: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475.html -
了解详情
有充分的理由,并向公众做出详细说明。一个法律条文的修改,除了纠正之前的立法错误外,主要是为了回应社会需要,实现刑事政策的可罚性目标。那么第180条增设 犯罪行为,只有当幕后操纵者共同具有犯罪构成要件所要求的目的或特征时,才可能发生刑法上的重要事件。如果在此等情况下不想完全放弃刑罚这将有可能导致明显的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904.html -
了解详情
公司并列规定时,它才包括公司在内的所有企业。 二、对国有公司、企业范围的认识分歧及后果 公司、企业依其所有制性质,可以分为国有公司、企业和非国有公司、 在一般日常生活中将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的公司、企业称为国有公司、企业,但是在刑法上,必须特别分清国有公司、企业与国有资本参股、控股的公司、企业之间的界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2682.html -
了解详情
影响,故而就产生了既定罪又量刑双重意义的其他。这种划分方法有助于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不同案件事实的功能和作用,以便于更加合理的定罪和量刑,也有助于我们对刑法理论 对象而实际却是单一修饰对象的其他的使用情况,否则会导致理解上的错误和逻辑上的矛盾。例如《刑法》第188条第1款的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825.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程序系以犯罪证据之出现与证实,始得认定有罪。如此之认定过程比较不易造成司法错误;否则,若未遵循无罪推定原则,则因先入为主之人类习性,而易生有罪之 犯罪构成体系有深入的认识,不难判断。犯罪构成体系的出现是罪刑法定原则的体现,从刑事诉讼视角的程序保障出发,无罪推定原则核心是保障人权,但形式上是一种推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695.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犯罪构成客观方面要件要素的危害行为,认为危害行为自然是刑法中行为最重要的部分。[1]通说认为刑法上的危害行为,是指由行为人的心理活动所支配的危害 到了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中评价客体缺位的现象,并且尝试将危害行为提到犯罪构成之前认识。但是在现有的犯罪构成体系中,如果仅仅改变危害行为位置,并不能彻底地改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039.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犯罪构成客观方面要件要素的危害行为,认为危害行为自然是刑法中行为最重要的部分。[1]通说认为刑法上的危害行为,是指由行为人的心理活动所支配的危害 到了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中评价客体缺位的现象,并且尝试将危害行为提到犯罪构成之前认识。但是在现有的犯罪构成体系中,如果仅仅改变危害行为位置,并不能彻底地改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032.html -
了解详情
重述 罪刑法定主义的首要价值目标是实现人权保障,亦即保障公民对自己行为在刑法上是否被禁止的可预测性,以及一旦被进行刑事追诉,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辩护以 继形式评判之后的一个显见步骤。显然,由此而否定实质评判在普通案件中的存在性是错误的。而在占很小比例的疑难案件中,形式评判与实质评判同样显见,后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412.html -
了解详情
重述 罪刑法定主义的首要价值目标是实现人权保障,亦即保障公民对自己行为在刑法上是否被禁止的可预测性,以及一旦被进行刑事追诉,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辩护以 继形式评判之后的一个显见步骤。显然,由此而否定实质评判在普通案件中的存在性是错误的。而在占很小比例的疑难案件中,形式评判与实质评判同样显见,后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309.html -
了解详情
的最常义。[1]在笔者所见到的中国刑法教科书中,刑法渊源一词都是在认识渊源即刑法在现实中的存在与表现形式的意义上使用的。 法律渊源作为理论形态,要想 地就能利用他人的经验和智慧,从而在节约大量时间与精力的同时也降低了犯错误的概率。但实行判例制度却并不容易,涉及人民法院的职能定位、判例的遴选与确定、判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5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