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检察院不予追究的案件,被害人可以自行向法院提起诉讼,其程序之设置与民事诉讼程序几乎无异。 虽然追根溯源,减轻公安司法机关 ,不过加害人与被害人双方却自愿以和解的方式解决纠纷(比如加害人道歉并承认犯罪行为,被害人则原谅加害人并请求公诉机关或者法院免除或者从轻、减轻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79.html -
了解详情
自诉案件有着不同于公诉案件的特点,被害人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是否向法院起诉,是否要求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一般由被害人自己决定。诉讼程序启动后,自诉人是否 这种诉讼处分权。法院经审查,如发现自诉人是在被告人一方的威胁、欺骗等情况下被迫而与被告人和解的,则法院有权不予准许,而应继续审判,这样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503.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可以在执行中达成和解协议。那么,检察机关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检察机关能否在执行阶段与被执行人和解呢?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执行所得,是返还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检察机关不能对外逃贪官提起公诉。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又不允许被害人在刑事诉讼程序尚未启动的情况下先行提起民事赔偿,使我国难以利用《联合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557.html -
了解详情
侵害的被害人的利益想当然地被抽象的国家社会利益所替代。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即使名义上具有当事人的地位往往也难以对刑事诉讼程序产生实质影响。 由于在传统司法中 受财私和,知杀不告,全科虽无节制,亦须比附论刑。明律对于私自和解的限制范围比唐律宽。《明律人命》规定:凡祖父母、父母及夫,若家长为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40.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情况,由公安机关担任案件调停人有助于最大限度提高诉讼效率,有助于使符合刑事和解条件的刑事加害人和刑事被害人尽快地从刑事诉讼程序中解脱出来,最终将有助于快速 的专业素养和社会威望,在当事人之间进行调停,从而使刑事纠纷得以以和解的方式解决。 (五)专门成立的和解组织机构。这种观点是对于许多英美法系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399.html -
了解详情
在经济上受到处罚,让此类人长长记性,以便牢树诚信意识,同时也提高了法院执行案件执结率,一定程度改变执行率徘徊不前状况。 法院在执行中要巧妙运用调解职能,提高 矛盾。英、美、德、法、日等国民事诉讼中均有当事人和解解决纠纷制度,其共同特点是法官在诉讼中只试行和解,和解的程序进行和实体结果均由当事人自主决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257.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纠纷的方法、机制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民事诉讼程序也随之而发生转变。二、公力救济社会需要稳定,否则便要消散和瓦解。而纠纷具有损伤甚至破坏社会安定的 无故不履行调解或和解协议,另一方当事人都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将纠纷交由法院作出最终的解决。但和解与调解毕竟有所区别:调解是当事人在无法和解的情况下所寻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09.html -
了解详情
自诉案件有着不同于公诉案件的特点,被害人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是否向法院起诉,是否要求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一般由被害人自己决定。诉讼程序启动后,自诉人是否 这种诉讼处分权。法院经审查,如发现自诉人是在被告人一方的威胁、欺骗等情况下被迫而与被告人和解的,则法院有权不予准许,而应继续审判,这样才能保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27.html -
了解详情
实体权利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刑事和解的广泛适用也从侧面证明了在行政纠纷解决领域适用调解的正当性。对于起诉不符合公共利益的案件,公诉机关可以通过不予 诉讼标的范围内,达成一项和解。我国台湾地区的行政诉讼法第219条规定:当事人就诉讼标的具有处分权并不违反公益者,行政法院不问诉讼程序如何,得随时试行和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0037.html -
了解详情
情况下签订调解协议,或者调解组织、调解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调解显失公正的,人民法院对调解协议效力不予确认,但当事人明知存在上述情形,仍坚持申请确认的 和学术界依然鼓励书面形式的应用,并且建议和解合同应当包括下列事项:当事人和争议的内容;当事人关于争议的权利主张;争议的性质界定;如果诉讼程序已启动,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904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