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判例认为,所谓对发生结果的预见,意指预见特定的构成要件性结果及至该结果发生的因果关系的基本部分。应当说这种见解得到了日本学界的承认,但是如何 俄罗斯刑法的规定相同,因此不再赘述。然而问题在于,中国刑法中是否存在着复合罪过形式的责任事故犯罪,对此在学界存在着争议。通行的理论认为,同一法条规定的同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33.html -
了解详情
,硬性划分此罪与彼罪之间的界限的做法,并不可取。 例如,刑法理论在论述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时,一般会指出,故意伤害罪的成立不需要出于特定动机。言下之意 对方次日交付财物的,应认定为抢劫罪(视对方次日是否交付成立抢劫既遂与未遂)。另一方面,如果不能肯定上述因果关系,即使当场取得财物,也不能认定为强取财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0618.html -
了解详情
的主要还是侵害性犯罪,即构成要件行为致使发生法益侵害结果的情况下,能否将该结果归属于其行为的问题。这个问题原先是采用因果关系理论或者故意理论解决的,但 主观上的过失而直接出罪。只有在不允许危害范围内,则根据是否具有过失而确定是否构成犯罪。因此,允许危险原则事实上是限制了过失范围。另一方面,德国学者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7211.html -
了解详情
的主要还是侵害性犯罪,即构成要件行为致使发生法益侵害结果的情况下,能否将该结果归属于其行为的问题。这个问题原先是采用因果关系理论或者故意理论解决的,但 主观上的过失而直接出罪。只有在不允许危害范围内,则根据是否具有过失而确定是否构成犯罪。因此,允许危险原则事实上是限制了过失范围。另一方面,德国学者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7210.html -
了解详情
的主要还是侵害性犯罪,即构成要件行为致使发生法益侵害结果的情况下,能否将该结果归属于其行为的问题。这个问题原先是采用因果关系理论或者故意理论解决的,但 主观上的过失而直接出罪。只有在不允许危害范围内,则根据是否具有过失而确定是否构成犯罪。因此,允许危险原则事实上是限制了过失范围。另一方面,德国学者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7206.html -
了解详情
张某某主观上没有犯罪过 失,客观上其行为与国家税款损失之间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不 构成玩忽职守罪。关于泰顺公司部分,辩护人认为,公诉机关指控 张某某不 处罚。六、法理解说本案主要问题是三被告人的渎职行为与稅款损失是否具有刑法 上的因果关系及造成税款重大损失金额的认定。1.本案3名被告人的渎职行为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132.html -
了解详情
,要么只能是不能犯未遂,也就是说,要么有因果关系,要么没有因果关系,而不存在或多或少的因果关系。缺少客观构成要件的未遂的本质特征,存在于行为人的意志的 为说)找到一个合理的认定标准。 笔者认为,判断一个实行行为对法益是否具有危险性,日本刑法理论中的抽象危险说和客观危险说其实都包含了一定的合理性,其中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044.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对于共犯人之间存在误解而使意思联络不一致是否属于共犯认识错误的研究范围,学者之间存在争议。在日本刑法理论中,多数学者分别采用具体符合说,构成 参与实行行为的原因所致,尽管帮助行为与侵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帮助行为毕竟难以认定为过失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为什么能够按过失犯处罚帮助者确实难以在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8519.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对于共犯人之间存在误解而使意思联络不一致是否属于共犯认识错误的研究范围,学者之间存在争议。在日本刑法理论中,多数学者分别采用具体符合说,构成 参与实行行为的原因所致,尽管帮助行为与侵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帮助行为毕竟难以认定为过失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为什么能够按过失犯处罚帮助者确实难以在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8516.html -
了解详情
的要件。任何一个犯罪,必然含有相同的共同要件,于是我们在司法实践中确定某一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时,分析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成为必经之路。那么犯罪构成的 ? 依据本文的标准,犯罪客体,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能否认定为构成要件就值得思考。因为犯罪客体从刑法规定上看有许多不明确,甚至根本没有规定,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38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