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再改革与再完善 (一)将审判监督程序改造为再审程序 我国刑事诉讼法以及民事诉讼法将对生效裁判实施救济的程序称为审判监督程序。事实上审判监督一词在我国 迪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23-324页。) 在我国,根据《解释》第312条的规定:再审案件经过重新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2)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63.html -
了解详情
失调。所谓先天不足,是指立法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范围是有限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能够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损害范围仅限于因犯罪侵害所 与司法适用》,载《人民检察》2006年第5期。 [7]宋英辉等:《我国刑事和解实证分析》,载《中国法学》2008年第5期。 [8]前引[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21.html -
了解详情
嫌疑人、被告人究竟是否构成犯罪呢?在嫌疑人、被告人逃逸或者死亡的情况下,法院如何确定他是犯罪人呢?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被告人是不能被缺席判决有罪的, 宪法,制定本法。 第一条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规范刑事诉讼活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57.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在本质上是民事诉讼一样,和解在本质上也是对民事权利的处分。 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在刑事案件同时有刑事部分和民事部分时,应当是刑事部分 年第5期。 [40]马克昌:同注39引文。 [41]石磊: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刑事实体法根据,载《法商研究》2006年第5期。 [42]高铭暄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992.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在本质上是民事诉讼一样,和解在本质上也是对民事权利的处分。 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在刑事案件同时有刑事部分和民事部分时,应当是刑事部分 年第5期。 [40]马克昌:同注39引文。 [41]石磊: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刑事实体法根据,载《法商研究》2006年第5期。 [42]高铭暄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798.html -
了解详情
的当然动因。⑷从现象上看,上述观点无疑也是符合现实情况的。因为它有着实定法上的直接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若干条文的确赋予了公安、司法机关诸多权力以对案件展开 ,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无罪。此外,也有因程序的原因被判实体法并无规定的刑罚。⒀事实上,我国刑事诉讼法也有类似的规定,如上诉不加刑原则即是。 在本文看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35.html -
了解详情
的当然动因。⑷从现象上看,上述观点无疑也是符合现实情况的。因为它有着实定法上的直接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若干条文的确赋予了公安、司法机关诸多权力以对案件展开 ,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无罪。此外,也有因程序的原因被判实体法并无规定的刑罚。⒀事实上,我国刑事诉讼法也有类似的规定,如上诉不加刑原则即是。 在本文看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38.html -
了解详情
完善 【引 言】 我国刑事诉讼法把效率视为诉讼的基本理念与价值要求之一,对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损失赔偿问题采取双轨制来解决,规定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出现被告人在法庭审理期间潜逃或消失后,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法院应当将刑事诉讼暂时停止,待上述影响诉讼正常进行的因素消失后,再恢复进行后面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630.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将被害人视为证人,有些国家则认为被害人是当事人。在我国法律上,原将被害人规定为当事人之外的诉讼参与人,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又将被害人规定 ,有些学者却对《刑事诉讼法》的这一规定提出了质疑,认为被害人作为公诉案件当事人有悖于法理。[13]应该说,这样的质疑是缺乏根据的。公诉案件中只要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618.html -
了解详情
,侦查人员可以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地方进行搜查。又如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14条和第116条的 禁止性条款,也因为缺乏制度性制裁后果而流于形式。最为典型的就是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定,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审判人员、检查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97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