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停止形态的章节,逐步形成了他关于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基本观点并使其在相当程度上为刑法学界所接受。后来他还主编出版了《犯罪停止形态适用中的疑难问题研究》一书 完成形态与犯罪构成要件及其要素的关系;关于不能犯,他改变了过去主张凡因行为人认识错误而致不能达到既遂之行为一律认定为不能犯未遂且具有可罚性的观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79.html -
了解详情
去实施有害于社会的行为,以最大限度的预防犯罪。此时,社会危害性为普遍民众认识犯罪提供了一个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标准。邓子滨研究员认为,对司法官员来说都没有 我国,有些实质论者不是没有注意到实质犯罪论是否会导致以处罚必要性为借口,将刑法上本没有规定的行为也作为犯罪处理的危险,而是未敢真诚面对这个问题,何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953.html -
了解详情
是两个错误。错放可能放错了一个罪犯,而错判不但放纵了一个真正的罪犯,还错误的处罚了一个无辜者,可见,错判的危害性已经大大超过错放的危害性。 强调惩罚犯罪与人权 存在的基础,是法制不键全以及对人权问题认识的局限。从本质上说,它与现代法治精神是不相符合的。宽和严从刑法上说,实际上就是从重和从轻、减轻的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845.html -
了解详情
评价,过多地依赖于在责任阶段的主观考察,在很多情况下也容易导致主观归罪的错误结论。比如前面所举案例,在甲以杀害的故意造成乙受伤,如果乙在医院 最后的结果之间,就表现为偶然的因果关系。④还有学者提出所谓一个半因果关系,认为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范围包括必然因果关系和高概率偶然因果关系,也主张一部分偶然因果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851.html -
了解详情
功能相近的制度之内之后可能承载着不同的价值依据。 这种立场和方法所导致的错误解释,在中外都不乏其人。例如,无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义务秩序的价值祈求, 正是人类文化的进化和要求锻造出了刑法,人类文化的发展水平、具体样态以及价值理念直接型构(configuration) 出了刑法上的犯罪、刑罚和罪刑关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67.html -
了解详情
只要在行为和结果之间存在如无前者即无后者的必然性条件关系,就可以认为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英美法系双层次原因论中的第一层次事实原因通常用But 选择。通过这种选择,挑选出合适的法律原因。 ⑥所谓预见说,就是以行为人的主观认识为标准来选择事实原因作为法律原因。 ⑦条件说认为,一切对危害结果产生具有必要条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24.html -
了解详情
部分的空白,都需要其他相关法规或制度来予以补充。这让我们对于空白罪状在刑法上的法律属性和明确性怀疑的同时,对它所要承担的人权保障功能不禁感到 空白罪状在罪刑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2006年本科毕业论文 法定原则下的存在有关合理性的追问。 三、正确认识空白罪状的地位和作用 (一)空白罪状存在的合理性 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1728.html -
了解详情
);(3)、必须能够确认,作为法的基础的事实没有错误;(4)、成文法不能频繁变动,不能采用方便主义的立法方式。法的安定性,在刑法上的体现就是罪刑法定原则[ 地解释刑法;另一方面,司法者在处理案件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掺入个人的法律认识。因此,从保障无犯罪者不受刑罚权之干涉、保障犯罪人罚当其罪,防止国家刑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538.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这一结果要件,玩忽职守行为与这一危害结果之间还必须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如前所述,玩忽职守罪是一种不作为犯罪,这就使得玩忽职守 、抽象,随意性大,难以操作,致使在处理过程中司法部门之间、司法部门与政府部门之间认识各异,无法统一,使得案件的社会效果、法律效果不佳。因此必须就“重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52.html -
了解详情
民法中的「私法自治原则」、「契约自由原则」、「所有权绝对保障原则」,以及刑法上的「无罪推定原则」、「从新从轻原则」等等。无论在法学着作、 、法律与原则 根据上述的分析,我们似乎可以同意Dworkin对Hart法实证主义核心论旨的认识是正确的。换句话说,Hart的法概念论的确是依循「规则-系谱-裁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