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推定并非依据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逻辑关系或法律上的联系,而是基于法定继承序位和方便处理遗产的考虑。[3]比如我国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中,至今尚无法律推定 》,258页,台湾,元照出版公司,1999.[4]我国《刑法》仅有第三百九十五条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美国1999年《统一证据规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91.html -
了解详情
重新描述”;其次,我们必须相信,造成DNA或“大爆炸”之说的因果力量丛,与造成“世俗化”或“晚近资本主义”之说的因果力量丛,在种类上并无二致。这些不同的 司法过程中得到了严格地贯彻,如刑法中的严格的罪行法定原则,对违反宪法的法律法规的行为宣布无效等,而且也正是由于私法领域相对自由和自生自发性,使得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12.html -
了解详情
在探求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与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之间的因果关系。作为认识科学的狭义犯罪学它所研究的既不应当只是犯罪现象或犯罪原因,也不是犯罪 的国内以《犯罪学》命名的书籍已有十几种,但是并没有一本象萨瑟兰的《犯罪学原理》或张甘妹的《犯罪学原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13.html -
了解详情
意味着法律规定了一定行为与一定后果之间稳定的因果关系,其最大意义在于实现刑事法的安全与公正之价值。然而,中国刑事法典中,使用了大量的、带有两可倾向含义的可以, 指示则倾向于可不为,视不为为正常,为为例外。 三、刑法中的可以存在的问题及修改建议 刑法中有53处使用了模糊判断词可以,占五类必须3处、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46.html -
了解详情
。就结果犯而言,行为人产生犯罪意图后,首先要实施准备行为,然后着手实行犯罪,实行行为终了后,因果关系向前发展,最终产生犯罪结果。从预备、阴谋到实行的着手再 [54]前注[42],陈朴生书,第349页。 [55]鲜铁可:《新刑法中的危险犯》,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第14-15页、第119页。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828.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的受案范围和物质损失概念明确化,因此,笔者赞同这样的观点,即:只要被害人的物质损失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之间存在刑法上所要求的因果关系,两者之间具有一种内在、必然的联系,就应当予以赔偿。 另一个问题,最高法院在《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中规定: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36.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了一定行为与一定后果之间稳定的因果关系,其最大意义在于实现刑事法的安全与公正之价值。然而,中国刑事法典中,使用了大量的、带有两可倾向含义的“可以 则倾向于“可不为”,视“不为”为正常,“为”为例外。三、刑法中的“可以”存在的问题及修改建议刑法中有53处使用了模糊判断词“可以”,占五类——必须3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58.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中的故意包括故意与放任两种心态。其中的“故意”相当于大陆刑法中的希望,指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性质。自觉希望实施某种特定行为或自觉希望发生某种特定结果; 行为对象)、行为结果、行为与结果间的因果关系,法律规定的其他事实(如禁猎区、禁猎期等)。此外在一些特殊的犯罪中还必须要求犯罪人对某些情况的明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995.html -
了解详情
是大前提,即必须首先证明被告人的行为已经构成刑法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并证明与已经造成的现实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部分事实的证明包括对时间、地点、方式 是正确的吗?在法理上能够站得住脚吗? 首先,强制医疗措施作为刑事诉讼中的特殊强制性措施,其适用以被告人实施犯罪行为为前提,若被告人未实施犯罪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174.html -
了解详情
财物价值的具体认识 加重犯是指具有法定从重或加重处罚情节的犯罪。根据加重因素的不同,我国刑法中的加重犯可以分为结果加重犯、情节加重犯、数额加重犯、对象 的发生概率,是根据在生活领域内作为认真和谨慎的成员的行为人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及其关于因果关系的知识制定的。[27]具体而言,是要遵循在外行领域的平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204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