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由此可以分析得出,我国宪法赋予了任何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国家机关 的渠道是多元性的,但司法救济应是保护社会公益的一种最根本的解决途径。原因在于,独立的司法权和有效的司法运作机制较之其它权威和权力,更能稳定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43.html -
了解详情
最低限度的保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关于资本积累所需要的上层建筑(指私有财产权制度)的分析,以及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斯在《西方世界的崛起》一书中关于私有财产权与经济 中规定行为的主体。又如,对行政征收、国有化、征用等也应当在宪法中做出规定。而我国宪法中只规定了“公民有纳税的义务”,至于纳税的规范由谁制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35.html -
了解详情
从来没有权利蕴于其中。“古代中国,私法无由发达,这一点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原因,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古代之‘法’原本与权利无缘,其固有观念不能容纳‘ 了五四宪法的致命缺陷-没有基本原则,或者说五四宪法所确认的基本原则是含糊其词的。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都是存在较大分歧的。就宪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24.html -
了解详情
保护的问题,但是,争论的焦点是:是否会有“神圣”二字,争论的起源是我国宪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据此,许多经济学家认为 法国宪法也没有固守“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1793年法国宪法”修改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改名为《人权宣言》,并作为其前言,新的《人权宣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178.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团结的“力量”提供了依据。第32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因为政治原因要求避难的外国人,可以给予受庇护的权利。”这就为国家免去了为外国人提供 一词的使用情况,那么,与其说是“权利义务并重”构成了我国宪法的价值目标,还不如说是权力先行才是我国宪法的基本选择。 无论如何,这是一种影响深远的宪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77.html -
了解详情
为基础的国民大革命(尤其是北伐战争)就是孙中山所谓的军政。1927年国共分裂,原因复杂,但与国民党在教义上与列宁主义迥然有别存在很大关联。1927年之后的 宪法,载《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12] 参见翟小波:《论我国宪法的实施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有关针对性的理论批评参见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7102.html -
了解详情
第1款、 总纲中第19条第1、2、3 款之规定内容;文化权,即我国宪法第47 条第1款之规定内容。而对比《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权利与义务规定的模式存在在一定的失衡风险,按照基本的对应与失衡可以做以下的分析,见下表: 社会权类别 公民社会权利 国家义务 模式类型 劳动权 有 有 对应型 保障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279.html -
了解详情
将事前分析的方法引入法学研究,可以对新法的制定或法律的修改后果进行事前分析,预防或避免法律制定的重大失误。做为以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法律的成长、 条件。土地的有限性和以此为前提的土地经营的垄断,是级差地租产生的社会经济原因。而我国在土地征收的补偿上采用平均年产值的标准,从法律设置上忽视了土地征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119.html -
了解详情
]大法官钱德勒( Chandler)则指出,运用21世纪的(公司治理)最佳做法的观念,分析是否这些(时过境迁的)决定之可诉性将是错误的。[3]前哈佛法学院院长克拉 2004年ST宏智、2009年正清制药均由此产生双头董事会),为此,我国公司法修改时可增加规定:经法院许可,持股5%以上的股东,可以召集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631.html -
了解详情
文化的作用,成为我国宪法理论研究的主导性因素,本土宪法反而悄无声息,慢慢的成为了宪法研究和宪政建设中的看客。造成这种西方宪法文化反客为主局面的原因,既有宪法 对宪法进行解释,想方设法使其适应社会现实,而不是动辄就主张对其进行修改,以尽可能的维护宪法的安定性从而维护由此产生的权威性。所以,在中国的宪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75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