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是肇始于西周,经过春秋战国、汉代、魏晋南北朝和隋朝的发展,到唐代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制度。按照唐律的有关规定,满70岁者犯罪即有从宽处遇;满 修正的《中华民国刑法》载明:满80岁人犯罪者得减轻处罚,并不得处死刑或无期徒刑。 其五,从新中国司法实践上看。我国以往刑法立法文件中虽然没有设置老年人犯罪从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96.html -
了解详情
而非行为,重教化而非报应,把刑罚作为工具去实现其认为正当的目的,还产生了类似缓刑、假释这样的制度,并且官员在审理案件以劝善认恶为己任,用教化的 强烈反响而最终判处死刑。至此,我们也许有些疑惑,民众及被民意绑架的司法人员为何在以上案件中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其实,这三个案例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坏人应受惩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4953.html -
了解详情
而非行为,重教化而非报应,把刑罚作为工具去实现其认为正当的目的,还产生了类似缓刑、假释这样的制度,并且官员在审理案件以劝善认恶为己任,用教化的 强烈反响而最终判处死刑。至此,我们也许有些疑惑,民众及被民意绑架的司法人员为何在以上案件中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其实,这三个案例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坏人应受惩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4947.html -
了解详情
统一,案件难以审理,久拖不绝,无法调解结案。起诉前曾经过当地干部或司法行政部门的调处未果而诉至法院,法院在审理中采用调解方式也未能使当事人达成协议,只能依据 已产生。进入汉代,诸子平分钱财、地产的继承制度业己确立。这种彻底的平均主义分割办法,不仅长期为社会所认可,也从唐代的法律中得到保证。如《唐律疏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505.html -
了解详情
民法继承过来的这套概念、原则、制度和理论的体系,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已经融入中国社会之中,成为中国立法、司法、教学和理论研究的基础,成为中国 律。但除此以外,还有其他多种法律形式。如汉、魏六朝,律令之外,还有科与比。唐代律、令、格、式并行。其中,以律为纲,以令补律的不足,以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74.html -
了解详情
的刑法文化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中国五刑的立法体制和秋冬行刑的司法实践就与天人观有直接联系。五刑制度的起源早于五行思想的产生,但到后来,五刑被纳入五行的思想系统予以解释 神权法思想,后来在司法上就表现为秋冬行刑。到了唐代,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完美地把德刑与天结合了起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61.html -
了解详情
的刑法文化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中国五刑的立法体制和秋冬行刑的司法实践就与天人观有直接联系。五刑制度的起源早于五行思想的产生,但到后来,五刑被纳入五行的思想系统予以解释 神权法思想,后来在司法上就表现为秋冬行刑。到了唐代,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完美地把德刑与天结合了起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974.html -
了解详情
日本更大开法院于祖宗发祥之地,立权日削,后患方长。”又说:“景教流行,始于唐代,有大秦、摩尼、袄神之别,言西教者喜为依托。自前明以至国 以后,“一代法制,多所裁定”。5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司法审判制度。死刑案件的审理,必须遵循严格的法律程序,以保证封建皇帝对死刑案件的终审权。 按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702.html -
了解详情
民法继承过来的这套概念、原则、制度和理论的体系,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已经融入中国社会之中,成为中国立法、司法、教学和理论研究的基础,成为 ”。但除此以外,还有其他多种法律形式。如汉、魏六朝,律令之外,还有“科”与“比”。唐代律、令、格、式并行。其中,以律为纲,以令补律的不足,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729.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规则和语言体系;而没有继受其内在体系即思想体系,也就是支持这些制度体系的近现代法律人文主义思想。在上个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引进苏联法学之后,中国法 第51条、第132条,以及最高法院1995年关于贯彻房地产管理法的司法解释等。 [21]这些立法的消极后果,可以参照拙作《从几个典型案例看民法基本理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6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