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力就不完全,不论是可撤销、可变更、效力待定还是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这些都不违背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也不存在什么逻辑矛盾。同时,这几种情况 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81页。 [18] 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第190页。 [19] 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38.html -
了解详情
效力就不完全,不论是可撤销、可变更、效力待定还是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这些都不违背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也不存在什么逻辑矛盾。同时,这几种情况 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81页。 [18] 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第190页。 [19] 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14.html -
了解详情
的。 其一,在我国民法学界,通说认为,对民事行为的无效的主张不受时间的限制,认为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在任何时候都可主张无效。我国现行合同法上的合同无效 需要对方同意为条件,一个人说了算,形成权没有诉讼时效。虽然当事人向法院请求确认合同无效时要请求法院判定对方返还财产或赔偿损失,但实际上这是两个诉讼,一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520.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行为语用逻辑 (一)前《民法通则》时期的民事法律行为 直至1982年第三次民法典起草的草案四稿,民事法律行为语词仍未出现于立法文件。据张俊浩考证 ,法律就要予以保护,但又有人说有些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这就矛盾了。因此,我们把民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加以区别,概念就准确了。(118) 合法性矛盾问题虽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058.html -
了解详情
特有的概念,我国《民法通则》第54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我国的民事法律行为实质上是指合法的民事 民法理论将强制规定分为“效力规定”和“取缔规定”二种。只有违反效力性规定的法律行为才是无效的。但是,何者为禁止规定中之取缔规定、效力规定?胡长清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742.html -
了解详情
前文指出,德国民法规定了“无效法律行为”、“可撤销法律行为”,日本、台湾地区民法均有类似规定。怎么能说《民法通则》的“民事法律行为”和德、日、 ”第四八条第一款:“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两条引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093.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行为这一概念,解决了理论上关于无效(或得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这一自相矛盾的问题[5]。事实上,以合法性作为法律行为的属性,在很大程度上抹煞了当事人 私法自治为基本原则。不仅《德国民法典》坚持了私法自治原则,而且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民法都以私法自治为基本原则。 我国强调社会本位、家庭本位,而不鼓励个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78.html -
了解详情
采纳法律行为这一概念。在我国法学中与民法上的民事法律行为相对应的概念有行政法律行为等,这些概念当然都是来自苏联了。但这些概念实际上都是错误的。比如 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答案是不一定。但是如果所有权的转移没有成就,也不能以此得出买卖合同无效的结论。合同就是法律行为,因此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一个有效的合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46.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行为,按此定义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③,可以理解为指合法有效的法律行为,非法、无效的法律行为不在此列。需要 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标的合法、确定、可能,这就是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也就是我国《民法通则》中所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另外,从构成上看,一项合法有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400.html -
了解详情
采纳“法律行为”这一概念。在我国法学中与民法上的民事法律行为相对应的概念有行政法律行为等,这些概念当然都是来自苏联了。但这些概念实际上都是错误的。 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答案是不一定。但是如果所有权的转移没有成就,也不能以此得出买卖合同无效的结论。合同就是法律行为,因此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一个有效的合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1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