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通过完善各项制度与程序机制,确保上诉审功能的充分发挥及其目的实现。 三、我国民事诉讼一审与上诉审关系之重整 (一) 进一步完善普通程序与简易程序,正确 功能能否充分发挥,是我国民事诉讼程序机制整合的前提基础和关键。上诉审作为一种救济机制,其目的仍在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法律的正确与统一实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27.html -
了解详情
式。这类模式又有法国式和德国式之分。法国式立法在鼓励被害人通过刑事诉讼程序提出民事赔偿救济的同时,兼顾了民事诉讼的独立性,其主要特点有:(1)附带民事诉讼 对刑事民事诉讼制度中两大诉讼的关系一直有独立论与从属论之争。独立论认为,附带民事诉讼在诉讼性质、审理程序、适用法律、诉权行使方式、上诉权行使、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42.html -
了解详情
又可促使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上述三原则,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只有当事人双方出自自愿,并由人民法院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 。这是调解达成协议在实体上的后果。同样,调解成立后,民事诉讼法法律关系消灭,诉讼程序宣告结束,人民法院不再对案件继续审理和判决。 (二)当事人不得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35.html -
了解详情
法初步审理的审判方式,这或许是改革者始料不及的。实践表明,在中国的法律文化背景下,几乎不可能建立美国法意义上的证据开示。 (三)法官角色 作为两大法系的典型 的发生而丧失。要使审前准备程序发挥整理争点和证据的功能,在我国目前的民事诉讼体制下,必须建立答辩失权和证据失权制度。由于被告在整理证据时必然提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856.html -
了解详情
和适用 如上所述,举证责任应包括行为意义的提供证据的责任和结果意义的证明责任。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2月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简称<证据规定 当事人负举证责任。 但是,由于证明过程的复杂性,使得举证责任的分配和转移呈现出反复曲折的特点。司法实践中,每个诉讼过程大多需要提出本证与反证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201.html -
了解详情
的过程,在许多活动和交往中,这种符号和意义被正式制度化或未被制度化。[1]因此,我们需要探知不同主体的活动如何生产与改变刑事诉讼制度。本文所作的 与运作方式。一方面,立法机构通过制订面向未来的法律对既有的法律制度加以改造,引领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变革。1996 年的《刑事诉讼法》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它规划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003.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设立中间判决制度之必要:以其功能为中心 民事诉讼的特点之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法院是按照程序顺序分阶段的审理民事案件,而在每个程序阶段都有可能会 地说,由于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流程中存在一个相对独立的举证阶段,法院可以在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第一次证据交换之后便可以就案件的前提性法律关系及事实问题作出中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73.html -
了解详情
之路。 (二)双轨制在适用法律上打架 行政诉讼主要审查婚姻登记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民事诉讼主要审查婚姻关系的有效性,两者审查的内容和判断标准不同。因此,对于性质 和财产问题进行处理,比行政诉讼要简捷得多。 同时,有关婚姻关系的民事判决,具有既判力扩张的特点,即扩张其效力范围,不仅对当事人有约束力,对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371.html -
了解详情
和探讨,自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把握和理解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内涵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在刑事诉讼过程 人中,绝大部分都不会直接出现在刑事诉讼中,需要主办人员根据案件事实和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去具体确定,所适用的是民事诉讼程序。同时,《刑事诉讼法》第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541.html -
了解详情
观念基础和钥匙,其效力是贯穿民事诉讼的。在理论界,对于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相互关系,程序工具主义的观点在我国诉讼学界长期占主导地位。该理论认为,程序法是为实体法的 的配套法律制度,或者说,仅就当前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律而言,存在以下主要几个方面的冲突或缺失: (一)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与发回重审制度的冲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906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