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危害社会行为或者实施了合法行为,如正当防为、紧急避险;其二,检察机关根据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等情形,而对行为人作出绝对不起诉决定后 进行复核。有人可能认为,不起诉就已经对犯罪嫌疑人不定罪了,还申诉什么?这种观念是不对的。不定罪并不必然意味着承认犯罪嫌疑人无罪。对于有犯罪事实的人来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11.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吗?对此,也许有人会提出,像中国现行刑法典对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的规定那样,将义务冲突明确规定为是不构成犯罪的行为,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可是,刑法中 容易达成共识,但可能缺乏深入探讨的推动力。因而熟悉大陆法的一些学者常常认为,英美刑法理论浅薄,甚至没有什么理论。对于犯罪构成,英美法系的刑法关注的是如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697.html -
了解详情
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规定,但对行为的性质与处罚却截然不同,其属于什么性质的问题、应当如何解决是我们应当认真研究的问题。 二、行政法与刑法之间衔接不畅 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犯,对违法的加害人实施的正当的反击;紧急避险行为人则是为了保全一个更为重要的利益,虽然牺牲了他人较小的合法利益,但在总体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14.html -
了解详情
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规定,但对行为的性质与处罚却截然不同,其属于什么性质的问题、应当如何解决是我们应当认真研究的问题。 二、行政法与刑法之间衔接不畅 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犯,对违法的加害人实施的正当的反击;紧急避险行为人则是为了保全一个更为重要的利益,虽然牺牲了他人较小的合法利益,但在总体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69.html -
了解详情
,遇到了12级台风,所以驶入广东湛江境内紧急避险。在抛锚停靠当中被公安机关和海关划获,两千多万元的货物被扣留。假如该船是在国内航线上行驶中被扣留,认定 符合逻辑的一面。但是,在这两种可能性之中事实却只有一种。因此,如何认定,以什么原则来认定被告的行为性质就成为问题的关键。首先,第二种情况(辩方的思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861.html -
了解详情
的谦抑性决定了被害人承诺存在的可能性。被害人承诺存在的可能性实际是回答了其正当化根据是什么的问题。德国著名学者耶林指出: 刑法如两刃之剑, 用之 其称之为正当化的承诺, 也就是狭义上的承诺。这个意义上的被害人承诺是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位于同一层面上的承诺。行为已经具备构成要件的全部要素, 但由于被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07.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还有一些防卫过当、紧急避险过当的犯罪,这些能扯到什么阶级性呢?农民兄弟俩因为家庭纠纷,一个把另一个伤害了,是老大代表剥削阶级,还是老二 拒绝和否认把法律确切规定的犯罪构成当作刑事责任的基础。不难看出,这样的理论是为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破坏法制,加强镇压劳动人民服务的。这些理论为资产阶级法院的专横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887.html -
了解详情
确定行为的罪名上不发生任何疑问,因而把它作为想象的数罪,对审判工作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所谓异种类的想象数罪,指一个行为触犯不同种的数罪名。它可以 ,日本刑法第105 条承认可以免除其责任,这是基于东方道德期待不可能或期待困难在法律上的体现;关于防卫过当、紧急避险过当规定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其刑罚,也解释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695.html -
了解详情
加人了行为人的主观内容。在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判断中,考虑行为人的主观要素意味着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导致客观属性的主观化,意味着引起相同的法益侵害结果的 了,即便在教唆他人实施相当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正当行为的场合,教唆人的教唆行为也要成立犯罪;相反地,如果说犯罪是符合构成要件、违法且有责的行为的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678.html -
了解详情
的关系。[7]按照三要件说的的逻辑要求,在发生了某种结果后,应该首先判断什么主体的行为造成了该结果,进而判断该行为是否符合构成要件的要求,然后再判断其 。对显然,对该罪来说,违法阻却事由在个案中几乎不可能出现。我们不可能想象行为主体是基于正当防卫或者紧急避险的目的来犯该罪,也不能想象环境监管人员是由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10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