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主体资格、条件和种类,这些内容构成了民事立法的民事主体制度的内容,如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民事主体的种类如自然人、法人、合伙、国家以及其他 概念的不同角度加以规定,没有统一规定的方向;第2条在规定调整对象时却从民事法律关系的角度做出规定(即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015.html -
了解详情
。”第四,行政机关作为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一方的地位和对滥用权力的担忧,也支配着对非诉讼行政执行的选择。我国既有的刑事和民事执行,虽然都是由法院 执行庭负责执行”。这个变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非诉讼行政执行制度的建立,缺乏总体理论设计和统一的指导原则,随机性较强。第二,司法权与行政权混同。受建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92.html -
了解详情
的物质基础,投入大量资源才有条件健全各项制度,从而保障强制医疗制度的有效运行。 【关键词】精神病鉴定 保护性约束 安康医院 法律监督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被 的事情,不通知鉴定人出庭给法官留下了自由选择的余地。如此一来,开庭审理的意义无疑将大打折扣。 其三,法庭审理未按无病推定原则进行,缺少无病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0585.html -
了解详情
的消费品相比,文化产品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文化产品的消费本身就是文化创作的参与过程。作品的意义不只是由生产者构建、最终由消费者被动接受,而是消费者通过对 的解决方案。第三,相邻关系制度的功能与版权制度的功能具有相似性。一般认为,相邻关系制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8]48-49一方面,通过调整相互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1228.html -
了解详情
裁判的存续得到保障并且不再受制于异议或者上诉手段。{5}一个有效的司法制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其判决的终局性。如果一个解决方案可以没有时间限制并可以用不同理由 变更或消灭。形成判决在确定之前仅具有对法院的拘束力,而不能发生使当事人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效果。形成力在形成判决确定之时产生,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4716.html -
了解详情
均承认这一见解。[24]第三,作为民法之基本原则的诚实信用原则植根于意思自治,并由此调整民事法律关系当中两造当事人的关系,除非涉及公共利益,否则并不对法律关系之外的 公正之实现。其理论框架虽略显粗糙,但却可谓正中鹄的。参见戚渊:试论我国行政法援引诚信原则之意义,载《法学》1993年第4期。1]参见刘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4726.html -
了解详情
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有效工具,它必须随时代进步而进步。当一项制度的发展速度过于滞后于时代前进的步伐时,就有可能被一部分人利用来损害他人合法利益。 我国《担保法》第 无需对戊和丁承担清偿责任,A银行、B银行、丙对标的物享有所有权。 本案的法律关系是:甲是借款人,A银行、B银行是债权人,乙是担保人,丁和戊是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494.html -
了解详情
正面临着再次修改。其中,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是最为根本的。这是因为,刑事诉讼模式规定着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那么,我国刑事诉讼模式路在何方 不是犯罪法而是侵权行为法。[12]即使到现代,将调整侵权行为后果的刑事法律和民事法律规定在一部统一的法律中的观点在大陆法系国家仍有市场,而且仍有国家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285.html -
了解详情
审理,而无法保证行政行为符合实质意义上的公正与合理。[8]这种审查方式的片面强调易导致机械司法,制约司法审查的强度,势必影响法律关系的最终确定。主要表现如下。 结果并不及于张志与郑参茂关于诉争房屋的民事法律关系。 [27]黄学贤、丁钰:行政审判中司法建议制度的几个基本问题,载《苏州大学学报》201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645.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诉讼(第568条)、收养关系案件(第583条)、认领子女之诉(第589条)、关于亲权之诉(第592条)、禁治产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40. {19}肖建国.民事诉讼级别管辖制度的重构[J].法律适用,2007,(6) :7-8. {20}黄川.民事诉讼管辖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96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