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根本法与公法、私法并列在一起显然是混淆了不同的法律分类,在逻辑上是错误的。其二,宪法属于公法、私法之外的社会法(混合法)。截至目前,承认社会 价值角度而论,都不宜主张宪法对私人关系的效力。 总之,宪法中的基本权利不同于民事权利,基本权利规范似乎也不具有第三者效力,故宪法具有私法属性的判断令人难以置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9045.html -
了解详情
将根本法与公法、私法并列在一起显然是混淆了不同的法律分类,在逻辑上是错误的。其二,宪法属于公法、私法之外的社会法(混合法)。截至目前,承认社会 价值角度而论,都不宜主张宪法对私人关系的效力。 总之,宪法中的基本权利不同于民事权利,基本权利规范似乎也不具有第三者效力,故宪法具有私法属性的判断令人难以置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9044.html -
了解详情
的司法观念造成不利影响。[5]我们认为,只有以刑法上的规定作为罪数分类的判断标准,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罪数分类的混乱局面。 罪数理论直接关系到行为人的行为究竟 的统一性和确定性。很多学者认为,确实充分对于证明的要求是很高的,应达到排除一切怀疑的程度。但受科学技术及人的认识能力所限,现实中往往无法达到这样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186.html -
了解详情
依法予以受理:(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但是,对于本条规定的人身自由权的性质学界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一般人格权包括人身自由权和人格尊严权。但《精神 虚假的信息告知他人,使其在虚假信息的基础上作出与其真意不符的意思表示或作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对其意思决定自由权构成侵害。以欺诈方法使受害人为非本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653.html -
了解详情
而导致的事后防卫应当按照对事实认识错误的一般原则处理。根据当时的主观和客观的情况,防卫人对事实认识错误是有过失的,即应当预见到不法侵害已经过去而没有 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如果防卫人对事实认识错误没有过失,即没有预见也不可能预见的到,不法侵害已经过去,则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应属于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007.html -
了解详情
内,如果根据一般理性人的判断,其危害结果超出了刑法分则条文所要求的类型化的危害结果,可以判断,行为人对刑法分则罪名的危害结果没有认识。此外,对于危害结果 结果在表现形式和程度有准确的认识。要求准确无误的认识是不可能的,太过严苛的认识要求会导致对认识的否定或者大量认识错误的出现。 对于是否所有作为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031.html -
了解详情
内,如果根据一般理性人的判断,其危害结果超出了刑法分则条文所要求的类型化的危害结果,可以判断,行为人对刑法分则罪名的危害结果没有认识。此外,对于危害结果 结果在表现形式和程度有准确的认识。要求准确无误的认识是不可能的,太过严苛的认识要求会导致对认识的否定或者大量认识错误的出现。 对于是否所有作为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021.html -
了解详情
说还是条件说、双层次因果关系论抑或客观归责理论,他们都有一个共许的前提,即条件说,也即刑法因果关系的判断必须以自然科学上的因果关系为前提,采取没有 帮助犯范围的无限扩张,其违背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也即只要认识到他人行将从事犯罪行为,对正犯者的一切加工行为都有可能作为帮助犯认定。例如,饭馆老板得知顾客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359.html -
了解详情
。这是一种常识、常理、常情的判断。需要指出的是,本案在交通肇事罪的罪状形合性之下论以交通肇事罪会在一定或相当程度上对于死者及其亲属导致量刑结果背离常理 分歧看得与重大分裂同样严重,即视分歧具有犯罪性质。{11}该论断所能给我们的启发是:刑法上所规定的犯罪可以被看成是行为人个人与社会这个大集体之间的一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84.html -
了解详情
。这是一种常识、常理、常情的判断。需要指出的是,本案在交通肇事罪的罪状形合性之下论以交通肇事罪会在一定或相当程度上对于死者及其亲属导致量刑结果背离常理 分歧看得与重大分裂同样严重,即视分歧具有犯罪性质。[11]该论断所能给我们的启发是:刑法上所规定的犯罪可以被看成是行为人个人与社会这个大集体之间的一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5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