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没有作出规定。理论上,我国多数刑法学者认为,犯罪故意认识的内容只能是犯罪构成要件规定的事实,与犯罪构成无关的实际情况,不论行为人是否认识,不影响犯罪 在两个不同而又关联的条文中取得了相同的含义,不但保证了立法用语的严谨,而且有利于指导司法实践,有利于区分不同犯罪类型的构成要件。 (三)行为犯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121.html -
了解详情
法益作为保护客体;在具体的犯罪构成中,无论是客观方面的构成要件要素还是主观方面的构成要件要素,都与法益密切相关。二是法益是建立刑法分则体系的基本依据 违反国家的条理或文化规范,这种观点被称之为伦理违法性论。 可以认为,小野对犯罪的本质的看法是,犯罪的本质是反道义、反文化(规范)。 此外,当代意大利著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843.html -
了解详情
某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在这一有罪的论证过程中,明显地呈现出从主观判断到客观判断这样一种逻辑进程。如果概括大陆法系的犯罪构成理论,基于客观判断 。因此,在定罪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刑法是否有明文规定进行形式的判断。刑法对行为的规定具有类型化的特征,因而这种构成要件该当性的判断是一种定型判断。只有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703.html -
了解详情
这些放在构成之外作为一个其它问题去探讨。同样因果关系问题也不宜作为构成要件去研究,因为一般法条规定可能为某种行为模式或结果或其它方面,但决不会将因果关系并列出来。 到刑法实体中对罪刑法定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时至今日,资产阶级学者研究犯罪构成形成的几大流派,如德国贝林格和麦耶尔的构成要件论,梅兹格为代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047.html -
了解详情
工作人员身份虽不是诬告陷害罪的构成要件,但这种特殊身份却是诬告陷害罪从重处罚的根据。 3.刑法中的身份是个人所特有的自然状态、法律地位和从业 5). [17]许一鸣.违反公司法犯罪的几个问题[N].人民法院报,1996-08-27. [18]肖介清.论内外勾结犯罪以特定身份的行为定性[J].河北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663.html -
了解详情
中立的行为类型。而只有这样意义的构成要件,才能使犯罪类型的外部轮廓变得明确,以实现刑法的保障功能。故条件的因果关系理论是以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和有责性 展开(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7]陶龙生:论刑法上的因果关系(M).蔡墩铭:刑法总则论文选辑(C).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180.html -
了解详情
某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在这一有罪的论证过程中,明显地呈现出从主观判断到客观判断这样一种逻辑进程。如果概括大陆法系的犯罪构成理论,基于客观判断 。因此,在定罪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刑法是否有明文规定进行形式的判断。刑法对行为的规定具有类型化的特征,因而这种构成要件该当性的判断是一种定型判断。只有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367.html -
了解详情
对行为的性质进行考察,不做任何量的分析,犯罪的构成中不含数量的成分。 我国的刑法则采用了定性+定量分析的模式,即在界定犯罪概念时,除了对行为的性质进行定性 有较明确的规定;另一种为抽象、含糊式,以数额较大、情节严重作为构成要件之一部分。而在具体操作中,除了法官自由裁量权以外,还附随相当数量的立法解释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1396.html -
了解详情
而我国现行刑法则无此项规定。 二 妨害婚姻家庭犯罪的具体构成 我国台湾地区刑法分则第17章规定了对妨害婚姻家庭犯罪的构成及处罚。从第237条至248条,共用九个 、未遂的区别,以是否完成收受、藏匿或隐避行为为准。 收藏被诱人罪的构成要件为: 1、犯罪主体:除亲权人或其他监督权人及和诱、略诱犯罪主体以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7774.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判决的说理脉络中,拟制意指:假定案件事实中存在着一种足以发生法效果的构成要件要素,虽然其(应该)确悉,事实并非如此。长久以来,司法裁判经常运用拟制的 地在描述事实,它更在于适用规范。比如,我国刑法中的刑事责任本身便存在一定的拟制,如果将刑事责任认定为行为人犯罪的能力的话,我们很难相信已满十八周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693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