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分财产行为人或第三者取得财产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害。民法上的不当得利,也可能符合刑法上的诈骗罪构成要件,进而成立诈骗罪。案例五:王某拿2000元到银行开户 合法根据,获得了财产利益,对方遭受了财产损失,获得利益与对方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不管行为人是善意还是恶意,都成立民法上的不当得利。所以,一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869.html -
了解详情
。2000年5月20日,新县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判决书认定:刘大军的行为构成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罪,依法判处其无期徒刑。(一)“解释”的含义——理解即解释传统 探求立法者于立法时的心理学上的意思,而是探求法律规范背后并与之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利益状态及其衡量,以尽量扩充法律规范的意义内容,现代主观说不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06.html -
了解详情
].达德布路赫(Radbruch)认为,“不作为因欠缺作为行为之意思,‘身体的举动’以及两者之间‘因果关系’,自与作为有异,此二者系处于‘动’与‘静’之关系 确定。这种分类方法就适应了这种需要。最后,这种分类方法已获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普遍认同,为了避免互相之间不必要的争议,我们也主张采取此种分类方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71.html -
了解详情
二是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作为。然而,结果只有一个,并且该结果与这两个行为之间都存在着因果关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犯罪之间的关系不 ”应修改为“违反国家有关危险物品的规定”。(二)关于责任事故犯罪的危害结果。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责任事故犯罪的成立要求行为人所实施的违反注意义务的行为造成了特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22.html -
了解详情
侵害或者威胁到了刑法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行为人不仅实施了具体的危害行为,也具有主观罪过,而且,其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也存在因果关系,就是在 之争,我们赞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两特征说,参见马克昌。刑法理论探索[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29-41.[②]笔者认为,犯罪化有一个过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89.html -
了解详情
,为此,构成要件中既包括能从客观方面对行为类型化的要件,如行为、结果、因果关系等,也要包括能从主观方面对行为进行类型化的要件,如故意和过失。 内对决定刑罚轻重和刑罚方法起一定程度的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刑事责任是刑法学中一个具有独立实体意义的范畴,将刑事责任作为犯罪与刑罚的中介,从而建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77.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分则中的致只表明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不具有限定行为人对法定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的作用,对以致标示的法定危害结果, 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10941096页。 ⑼高西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修订与适用》,中国方正出版社1997年版,第874875页。 ⑽侯国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6089.html -
了解详情
判断。有时回顾一下历史似乎会更清醒一些。譬如关于盗窃罪的法律拟定,在1950年《刑法大纲草案》中就没有规定死刑。1956年、1957年的草稿中都没有规定死刑。 ;但必须一步一步有序推进。不仅如此,死刑的废除和司法的控制也是具有因果关系的,我国当前仍然处于犯罪高发期,每年大约有460多万起犯罪案件,严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325.html -
了解详情
。因此,行为人无须知道损害,也无须建立起因果关系,只要是自己的风险决定违反刑法的风险规制,即应负起刑法上的法律责任。[17]在以上论述中,没有 一般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54页。 [9]参见许玉秀:《当代刑法思潮》,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248页。 [10]参见储槐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170.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定原则(这一命题不同于要实现罪刑法定首先要有完备的成文法,前者是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而后者则是一种条件关系)。一方面导致了对立法的过高 的邮件分别投寄到上海市有关部门及新闻单位。2001年12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被告人肖永灵有期徒刑四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3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