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承认作者、发明创造者在一定时期内有独占使用、制造其知识产品的专有权利。知识产品是公开的,但知识产权是垄断的。西方学者将这一现象解释为社会契约关系,即以 权利(如许可使用合同)。责任规则则允许无权者以客观上确定的代价,按照损害补偿的原则,去取得他人的权利(如侵权损害行为)。凡法定许可使用范围的著作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60.html -
了解详情
完整理论着眼,还具有如下意义,也附带指出来:首先,恢复了事物的本来面目,使人格权的内容趋于完整。其次,待全面探讨出整个人格权请求权、知识产权请求权以后,就形成 就容易、方便得多。(四)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请求权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之间的关系由于它们分属于不同的民法领域,目的、功能各不相同,故它们为聚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20.html -
了解详情
就业促进、劳动安全保障等规定相并列;在《产品质量法》中,有关损害赔偿的规定与产品质量的监督、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等规定相并列。第二,功能立法。即把 的设置是为了界定这种权利与其它所有私权的利益。对知识产权进行公权的特殊保护是相当必要的,这有助于降低知识产权的排它成本,稳定权利主体对利益的预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68.html -
了解详情
对象主要限于财产权,侵权法之所以以损害赔偿为其补救方式,表明其侵害对象一直限于财产权,[13]或者更确切地说,主要限于物权。自18世纪产生了知识产权的概念,[14 作为免责事由,实际上是承认在具有这些免责事由时,行为人是没有过错的。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严格责任也考虑过错,所以从广义上说严格责任也要以过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082.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的损失(即使仅仅是10%),在严格的意义上讲,已经构成了对该当事人财产的剥夺。对于仍然存在的保护弱者的问题,一种比上述在单个事故中“劫富济贫”更 ;以及(3)未能将公有公共设施因设置与管理的欠缺所导致的损害纳入国家赔偿的范围之内。[59]7.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民法通则》较早地在法律上提供了处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027.html -
了解详情
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具体一点,则人身权又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财产权又包括继承权、物权、知识产权、债权。⑥ 与德国民法典不同点之一,是将人格权法独立成编。笔者赞同王利明 民事责任法决非是一物二名。从逻辑关系上看,侵权是债产生的原因之一种,其产生的是损害赔偿的义务,而非是责任。这就违反了概念法学关于“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607.html -
了解详情
种强制性措施,其目的在于保护权利人免受继续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侵害,因此预防难以弥补损害的发生。禁令的请求权比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实现要及时、迅速,省去了实现损害 专门规定。 我们认为,完善我国民法的请求权体系,与世界通行的规则接轨,有必要规定侵权行为禁令,它不仅适用于知识产权侵权领域,也适用于物权和人格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99.html -
了解详情
。其三,《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限定侵权期间会造成对受害人损害赔偿的不公。因为,即使侵权人停止了侵权行为,受害人被诋毁的商业形象很可能仍留在消费者或客户 影响、恢复名誉等救济方式远比赔偿损失更为必要。其三,由于不同内容的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救济方案不同,关于商誉权损害赔偿没有统一的救济方案和标准,难以实现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986.html -
了解详情
,同样有直接援引民法一般条款保护知识产权的情况。德国法兰克福高等法院在一起因被告将原告正在使用的注册商标注册为域名而引发的商标权侵权案件中。在排除了商标法 德国民法典第826条关于以违反善良风俗的方式对他人故意加以损害的,对他人负有损害赔偿的义务的规定,认为被告显然对争议的域名没有可以理解和值得肯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950.html -
了解详情
促进、劳动安全保障等规定相并列;在《产品质量法》中,有关损害赔偿的规定与产品质量的监督、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等规定相并列。第二,功能立法。即把 边界的设置是为了界定这种权利与其它所有私权的利益。对知识产权进行公权的特殊保护是相当必要的,这有助于降低知识产权的排他成本,稳定权利主体对利益的预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76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