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缓刑和不得假释,这必然导致同一个犯罪事实行为却因法律适用不同而引起法律后果的不公平、不公正。同时,也违反了刑法第356条对毒品 再犯从严惩处的立法 才符合立法原意,才真正体现刑法对毒品犯罪严厉打击的立法目的。鉴于最高人民法院 的纪要具有准司法解释的性质,在审判实践中对此类情形的处理已相约成俗,难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727.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由法院来负责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那就意味着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被告人一方没有提出申请而需要审查机关主动审查的案件将无法审查。而且由于我国很多刑事案件中被告人 年版,第60页。 [3]所谓检察官的客观性义务是指检察官为了实现司法公正,在刑事诉讼中不应站在当事人立场、而应站在客观立场上进行活动,努力发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7218.html -
了解详情
情况的监督。 依法严厉惩治再犯罪活动。司法实践中,各类服刑人员的再犯罪活动严重危害监管活动,影响了国家对犯罪人员开展的教育改造工作。监所检察部门要结合 场所的职务犯罪必然严重干扰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干扰刑法的正确适用,损害司法公正,削弱司法权威。在工作实践中,监所检察人员必须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294.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中我们会严格的按照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案件作出公正合理的判决,理论上将实事求是的哲学方法作为证据判断的原则。但是,实事求是如何在审判实践中运用是一个无法定量的问题。在宏观层面对法律缺陷、立法漏洞的矫正或弥补,在微观层面对个案衡平、司法妥当的追求或保证,这些无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884.html -
了解详情
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一切不符合全社会资源优化使用和配置的个别主体行为,在司法过程中应给予否定评价,并受到相应限制。 三、经济分析法学对我国法学研究 。不少联邦法官已成为精通法律经济学的法学专家 .中国的法官接受法律经济学的培训,无疑十分重要。法学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司法实践及时应用法学新思维、新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9.html -
了解详情
因种种原因暂时未能查实甚至是消极未查实,但后来其他侦查机关又另案侦查并根据其他线索查实而追诉该嫌疑人的情况如何处理。笔者认为,这并非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关于 ,不过却没有规定减轻或者免除,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应该切实执行这一要求,在量刑上予以体现。(二)嫌疑人犯罪后在可以逃离的情况下并未逃离而采取了对被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572.html -
了解详情
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原被告主体地位如何确定。对此问题,最高法院《解释》第9条规定为先起诉的一方当事人为原告,后起诉的一方当事人为被告。但实践中普遍认为,这样确定 裁决的内容重新在判决主文中表述一遍。否则,仲裁裁决因起诉而不具有法律效力,法院的裁判文书主文中又没有可执行的内容,即不符合司法解释的精神,也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761.html -
了解详情
因种种原因暂时未能查实甚至是消极未查实,但后来其他侦查机关又另案侦查并根据其他线索查实而追诉该嫌疑人的情况如何处理。笔者认为,这并非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关于 ,不过却没有规定减轻或者免除,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应该切实执行这一要求,在量刑上予以体现。 (二)嫌疑人犯罪后在可以逃离的情况下并未逃离而采取了对被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387.html -
了解详情
因种种原因暂时未能查实甚至是消极未查实,但后来其他侦查机关又另案侦查并根据其他线索查实而追诉该嫌疑人的情况如何处理。笔者认为,这并非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关于 ,不过却没有规定减轻或者免除,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应该切实执行这一要求,在量刑上予以体现。 (二)嫌疑人犯罪后在可以逃离的情况下并未逃离而采取了对被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485.html -
了解详情
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原被告主体地位如何确定。对此问题,最高法院《解释》第9条规定为先起诉的一方当事人为原告,后起诉的一方当事人为被告。但实践中普遍认为,这样确定 裁决的内容重新在判决主文中表述一遍。否则,仲裁裁决因起诉而不具有法律效力,法院的裁判文书主文中又没有可执行的内容,即不符合司法解释的精神,也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65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