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带来灭顶之灾,刑法的一般预防功能也会毁于一旦(因为每个人都会认为法律会同意他们按自己所属集团的伦理观,而不是按法律规定行动)。[3]我国也有学者对期待 的法律判决。刑法适用不仅是一个真假问题,更重要的是合理与否、正当与否的问题。在作出当下案件的事实是否符合刑法规定的判断时,对刑法条文的含义是什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604.html -
了解详情
和自豪感的重要途径,在这种情况下,对公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是应该加以放宽而不是予以剥夺。 (2)关于剥夺结社自由 结社自由是指公民有权结成某种固定的 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根据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刑罚适用的规定,对犯罪单位本身适用的刑罚仅限于罚金刑。不可否认,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295.html -
了解详情
活动,都可能属于经营活动,因此,非法经营罪的适用范围在实践中存在不断扩大的趋势。在我国法院近年有关非法经营罪的大量判例中,除刑事立法及司法解释中明确 构成犯罪,应该受到怎样处罚,必须预先在刑法典中有明确的规定。这也是刑法的预测功能。社会公众,通过阅读刑法条文,对哪些行为构成犯罪以及可能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728.html -
了解详情
。而且,在我国保留部分经济犯罪、财产犯罪死刑的背景下,判处死刑通常都是累计计算后的结果,这种理所当然的思维,是否有利于减少经济犯罪、财产犯罪死刑的适用,或许 故意犯罪时,行为人对犯罪构成要件中的所有客观要素必须有认识(客观的处罚条件除外),否则,不成立故意犯罪。正因为如此,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通常不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076.html -
了解详情
机能[7]。我国也有学者持多机能说[8]。 笔者主张刑法机能三元论,即刑法具有三大机能:规范机能、保障机能、保护机能。 刑法的规范功能,包括对人们的 结论[28]。从法律效力角度而言,刑法解释只应包括刑事立法解释和刑事司法解释④。刑事司法是司法者理解刑法、适用刑法的过程。在司法实践中,一方面,根据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538.html -
了解详情
倒是可以。如果定通谋脱逃甚至暴力脱逃之类的犯罪,那么对于我国刑法来说,就需要脱逃罪罪名精细化了。 在我国,脱逃罪不是必要共犯,如果两人通谋逃脱, 一种通过限制国家刑罚权而保障被告人权利的刑法理论。但是由于作为超法规的阻却责任的事由的期待可能性会导致削弱刑法的一般预防效果,甚至导致刑罚适用不平等的现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430.html -
了解详情
即对成文刑法进行变通。但是,既然有成文刑法的规定,鼓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意义,或者在实际处理案件时过度适用期待可能性,都可能使刑法的效力大打折扣,使法治的精神受到 理论上必须投入最大精力关注的是侵犯个人法益的犯罪。在进行对问题的思考时,我国刑法学也必须对侵犯个人法益犯罪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1)当今世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01.html -
了解详情
的内涵及其主要组成部分(契约)讲债的起源,彭梵德从在早期对犯罪的惩罚讲起,从债的表现形式的变化,讲到现代债的起源,三位学者阐述的角度不同, 请求权理论和立法技术,又兼顾了我国的立法经验,当发生侵权行为案件时,受害人有权选择适用绝对权请求权或者侵权责任。这种方案的缺点之一是,在德国只有少数十分精通的人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148.html -
了解详情
财产权一样,在宪政史和人权发展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古代刑法中,很早就出现了住宅保护的规定,把其作为定罪量刑的重要依据,关于其内容、形式、范围等问题 情形:一是公民有权对非法侵入住宅的行为做一般的正当防卫。二是当非法侵入住宅者意图对住宅中的人进行刑法20条第3款所规定的严重犯罪行为时,公民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776.html -
了解详情
是行为规范。立法者对犯罪构成要件的规定,并非对生活现实的行为类型的简单事实表述,而是表达了立法者强烈的价值评价,这种价值评价在刑法上通常是否定的。 的犯罪构成符合性判断作为认定犯罪的唯一规格,也必然是充满价值判断的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有学者看到了我国犯罪构成符合性判断的价值属性,但认为我国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88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