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判决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实的认定尚存有疑虑,疑问时有利于被告人原则和择一认定,有助于克服在举证结束后适用法律时产生的疑问。在法院依职权对所有的事实 就存在一定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实施了犯罪,但却存在其他可能性。因此,疑罪的可能性结果有两种,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确实实施了犯罪行为或者犯罪行为并非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866.html -
了解详情
按行为人的要求去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行为人一般难以利用职务之便给第三人带来不利结果。[9]可见,两种观点都认为行为人不是直接行使其职务范围内的权力,而是 方面。即是说,只要请托人与受托人双方达成交易意向,就可认定请托人构成影响力交易罪。第二种是受托人的斡旋行为,即任何人(也即《公约》规定的公职人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932.html -
了解详情
神明裁判的审判方式,教会法院开始实行纠问式诉讼模式。其中吸收了类似于神誓的依职权宣誓程序,即被告在诉讼程序开始前进行宣誓,其在审判活动中如实回答所有可能的 ,控诉方、辩护方地位平等,相互对抗,法官居中,在双方的对抗中发现真实,进行裁判,以此来保证诉讼程序的公平与结果的公正。这里,控辩双方力量的平衡无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178.html -
了解详情
影响。第五,就各国历史看,酷刑没有公认的认定标准,当代社会仍无普遍认同的酷刑标准。[11] 第二种观点也认为酷刑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但认为狭义概念指 图谋实施酷刑行为设成了酷刑罪行为之一,所以,酷刑罪的故意内容并不强调对犯罪结果的心理状态,犯罪人对事后出现的危害结果有无认识、是否追求,对酷刑罪的主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98.html -
了解详情
,而尚没有对加害人刑事责任的认定产生现实的影响,不具有刑事法律上的强制力。 加害人与国家公权力的和解,即司法机关认可加害人为弥补犯罪结果所作出的努力及其 与安全保障的追求。其不仅消极地限制国家公权力,防范其恣意与滥用,又积极地促进国家公权力的行使,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国民福祉。[33]而在本土特色基础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21.html -
了解详情
范围进行其他非法活动,或者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违法乱纪,侵犯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就不属于依法执行职务,激起民愤、受到阻碍的也不能作为妨害公务认定。同时,行为人必须 统一的,也构成犯罪(武装叛乱、暴乱罪除外)。再次,从犯罪的危害结果看,前者系刑法理论中的抽象危险犯或实害犯,对于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660.html -
了解详情
经自由证明。但不能将程序法事实简单地归为自由证明,如发生程序法事实涉及实体法结果的事实之复合性情形时,就应经严格证明。如我国台湾地区学者陈朴生认为, 的原则凌驾于公正原则之上。比如,对于自首情节的认定,必须要进行严格证明,否则仅要求自由证明,那势必导致自首情节的滥用。 3. 违法阻却、责任阻却事由。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922.html -
了解详情
。例如最高行政法院97年度判字第651号判决,上诉人以创设共有之手段脱法逃税,结果败诉。还有台北高等行政法院96年度诉字第418号判决,原告继承遗产四亿多元,不服北 )。李圣杰着,〈洗钱行为的认定〉,《台湾本土法学第85期》(2006年8月)。李圣杰着,〈洗钱罪在刑法上的思考〉,《月旦法学杂志第11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105.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正义的划分有两个参照要素,一个是正义的结果有没有一个独立的标准;第二是有没有一个保障达到正义结果的可行程序,以此为基础可以划分出三种程序的正义,一 ,受贿“黑哨”有可能要按照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处理;收受贿赂又枉法裁决的,要按滥用职权和受贿数罪并罚,最高刑罚可处无期徒刑或死刑。当然,如果不是受体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42.html -
了解详情
的事故责任人处理情况则鲜有涉及。其实,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认定与处理不但因其专业性让新闻媒体望而却步,甚至让法律从业人员也一时难以厘清。因此,全过程谱系式 ,刑事责任为辅。如果有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职务犯罪行为时,重大责任事故的结果可以作为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的从重处罚情节。 在目前关于期待可能性是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451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