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纲要》第一次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口号。1997年3月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3月九届人大二次 个意义是效率”,它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二者的统一性,但波斯那追求的“效率最大化的公正”,终因缺乏理论基础而失败。现在国内学界大致有四种观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82.html -
了解详情
的情况下,只有国家通过自己掌握资产并加以经营来获得财源,所以社会主义国家强调公有制(所有者国家),强调国有企业(企业主国家),皆源于此。在确保国家财政 有如前述,传统税法研究由于缺乏自身合理的理论基础的支撑,因此表现为对税收经济学从理论到制度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完全的照搬照用,以至于“税收学附庸”地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74.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最终臻于完善了。也正是因为如此,法律行为理论成为整个私法包括民法、商法的理论基础。除此之外,法律行为理论还有一个很大的功绩,就是对现代公法 改动。许多教科书一提到意思自治原则还是说是资产阶级的法律原则,社会主义法律只承认社会利益、社会意志,个人权利对公共权力的服从。虽然我们合同法、婚姻法都规定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15.html -
了解详情
要求背道而弛。 司法为民作为一种重要的司法思想和司法理念具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深入研究和挖掘司法为民的理论基础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司法为民的丰富 作法,这些消极现象和错误作法不仅违反了法律规定,而且严重侵犯被告人的基本人权,危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 (一)刑讯逼供。刑讯逼供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42.html -
了解详情
与完善本身也是改革,对于我们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直接的意义。其一,完善违宪审查制度本身也是对我国 机制”。可以说,“宪法至上”的法治观念和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也是我们完善违宪审查制度,实行专门机构违宪审查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违宪审查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307.html -
了解详情
的危害在于,它与民主背道而驰,人治的理论基础是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否认民主;人治作为与民主与法治的对立物出现,在人治思想的驱动 制度的正常运转。法律实务者缺乏对法律和基本法律理念的了解和把握,使法律可能变成非理性的怪物。法律理论家和法律实务者之间存在着既相冲突又相互补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89.html -
了解详情
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传统检察执法理念偏离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方向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是指导实践的思想基础。贯彻实施修改后刑诉法,检察机关面临的 》[J],《法学》2006年第8期。 [24]邓思清:《论审判监督的理论基础》[J],《法律科学》2003年第3期。 [25]同前注[12]。 [2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3588.html -
了解详情
三重矛盾。把脉我国法制与法学发展的症结需把握法律多元价值的内在规律,开放理论的话语权,把握住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发展的契机与推动力,实现由主权的 之间的分歧,都需要我们通过多维度的整体性思考来求索解决之道。 结语 综观改革开放,为改革所准备的理论基础迫切需要多元化的氛围。要保证我国司法改革稳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4826.html -
了解详情
提出,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 1、从人民法院的根本属性来看,人民法院是党领导下的国家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执政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特点之一。 理念来解决特定案件,不就案办案,应当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新司法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工作,通过审判案件特别是审理新类型案件,参与超出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7580.html -
了解详情
在大陆法系国家,尤其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演变而来的俄罗斯,检察机关在民事公诉中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诉讼中的当事人,亦是诉讼的监督者,这种区别源自于其民事公诉的理论基础之差异。在英美法系国家,民事公诉制度是基于“私权行使不得违背公益”的理念而建立的,其充分尊重当事人的处分权,只是出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45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