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第102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 》第十六卷1999年第4期,第90页。 [15]詹思敏、王晓明:《民事证据制度的改革与证据规则问题探索》著,载于《中国民事证据的立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260.html -
了解详情
正确的进路,正如本杰明。卡多佐所说“主要的问题并不是法律的起源,而是法律的目标。如果根本不知道道路会导向何方,我们就不可能智慧地选择路径 处分或者逮捕,或者使之免受任何法律或者刑事性质的诉讼或者控告,不论这种诉讼或者控告是否已经进行,还包括执行或者被迫放弃执行任何权利或者任何权力或者职责。有的国家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72.html -
了解详情
二、神灵之法与人世之法 如果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宗教的起源早于正式法律的产生。法律的成长过程与宗教密切关联。宗教有不同形式,包括有泛灵论的自然 ,争议双方被要求蒙住眼睛赤足通过烧红的犁头或把裸露的胳膊放入滚烫的水中。神明裁判虽然是非理性的裁判方式,但在功能上是对复仇制度的矫正和对宣誓弊端的一种补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html -
了解详情
,这不仅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利用和通过司法化的手段监督宪法实施的理念与制度相悖,也是对中国宪法规定的宪法监督制度的非科学认识和把握。其结果,正如人们所 观念和实体体系,也有学者通过溯本求源,竟也能从古老的中国文化传统中找到权利的起源,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除此之外,因近代中国积弱成为东亚病夫,遂沦为西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8952.html -
了解详情
海案件,虽然与刑讯逼供、司法考核机制、我国司法制度等因素相关,但是我国犯罪构成要件之间逻辑关系在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中混淆,以及犯罪构成理论混乱难逃干系。在 最高人民法院于1998年9月2日发布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2条规定:需要运用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包括:(一)被告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910.html -
了解详情
判决结果有终极意义。为此卡多佐曾说,每个判决提出问的问题其实都是涉及一种有关法律的起源与目的的哲学,这一哲学尽管非常隐蔽,实际却是最终的裁决者 年代以来的司法改革,虽然因为某种原因而停滞不前,但它也取得了相当程度的进步,这些进步表现在制度和理念两个层面,它们能够保障和制约司法能动主义不走向司法独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1640.html -
了解详情
推多制的三大法理基石{1}。 的确,从政府公共管理乃至政府行为的法域以观,此项制度的创新与建构,不仅仅在古罗马应对突发事件处置上居功厥伟,在欧美人权法制 自由,只能在为防止战祸、天灾、瘟疫等及为监护青少年,或刑事预防等情况下,才能予以限制;对居住自由的侵犯,也得在为防止人民生命危险、瘟疫、重大公共卫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093.html -
了解详情
利益为至上追求,全心全意致力于公共福祉。正如亨廷顿所言,创建政治制度的能力就是创建公共利益的能力{9}(P19),也就是一种国家能力。否则,便无政治与 2002年版,第125页以下; [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分布》,吴叡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参详吴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774.html -
了解详情
法案》的第5条中才规定了在任何刑事案件中不得强迫任何人自证其罪,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由此可见,宪法对公民权利规定的目的是 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民法不但早于宪法,而且民法所倡导的私法自治原则对宪政制度的生成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公法以国家公权力为支撑,而公权力较易获得保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081.html -
了解详情
一事实而仍旧只以行为是否符合构成要件为标准来决定是否予以追诉,否则,刑法上的追诉时效制度就成了无本之木(此案当然并未超过追诉时效)。 再次,传统刑法学视域中 的作用,有一个起源论意义上的社会背景。刑法学之父费尔巴哈确立刑法学范式的时代,正是形式主义法律观和司法观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刑法在刑事司法中被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89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