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两个关键词。经济性指的是经济犯罪,非暴力指的是不以人身为侵害对象的犯罪。我认为,刑法上对单纯的经济犯罪(贪污罪、受贿罪不在其列)原则上不应 的立法信号传递确实应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它避免给社会公众,给潜在的犯罪人传递错误的信号,以为刑罚在纵容犯罪,实际上如果细看对刑法典总则刑罚部分的修改,我的感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43.html -
了解详情
对象,使归纳尽可能建立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之上。 由于在归纳的过程中,人们常犯的错误是将典型的事实视为唯一对象,将熟悉视为全部,因此,在生活类型的抽象过程中就 法类型的构建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立法者不但要思考如何将生活事实的特征转化成刑法上的构成要素,将生活事实间的协作通约为法律要素间的协作,而且还必须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58.html -
了解详情
【文献编号】1672-2140(2004)05-0105-05 【正文】 在刑法学说史上,对不纯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来源的认识与判断,主要经历了形式义务说和实质义务说两 义务分界错误的结果。既然法义务的概念是规范的、实定的概念,在应用之际必然产生流于形式以及将民法上的概念和思考形式不当地运用于刑法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685.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处罚的必要性越高。前者源于犯罪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社会危害性行为这一基本认识,社会危害程度越高,其作为犯罪处罚的理由就越充分、正当。后者源于法律不 强式意义的平等对待。主要理由有:第一,对犯罪能人从宽处罚,必须具有刑法上的依据。刑法规定了不少从宽量刑的法定情节,例如未成年犯、未遂犯(预备犯、中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092.html -
了解详情
的适用上也没有绝对平等,为什么我们又不否认法的适用上的平等呢?说到底,还是一个固有的认识问题,是一个害怕因此否定法的阶级性的问题。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差异的处理也应遵循这一规则,否则对存在差别的对象作出错误的处理,必然导致刑法上的不平等。 在刑法领域,被评价对象之间存在的差异有的是平等可以容纳的,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395.html -
了解详情
对其进行必要的修正,例如不再将犯罪客体作为构成要件的内容;对于期待可能性、违法性认识等在中国犯罪构成要件体系中原本难以包容的问题,放在犯罪主观方面加以讨论。( 会抑制刑法学研究的活力和想象力。实际上,思考对某一行为在刑法上如何定性问题的反面,人们往往会获得对事物的最好洞察。就像研究社会问题的人,在讨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391.html -
了解详情
对其进行必要的修正,例如不再将犯罪客体作为构成要件的内容;对于期待可能性、违法性认识等在中国犯罪构成要件体系中原本难以包容的问题,放在犯罪主观方面加以讨论。( 会抑制刑法学研究的活力和想象力。实际上,思考对某一行为在刑法上如何定性问题的反面,人们往往会获得对事物的最好洞察。就像研究社会问题的人,在讨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107.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处罚的必要性越高。前者源于犯罪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社会危害性行为这一基本认识,社会危害程度越高,其作为犯罪处罚的理由就越充分、正当。后者源于法律不 强式意义的平等对待。主要理由有:第一,对犯罪能人从宽处罚,必须具有刑法上的依据。刑法规定了不少从宽量刑的法定情节,例如未成年犯、未遂犯(预备犯、中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891.html -
了解详情
做出这样的评价:“一本刑法典在手,定罪、量刑、不愁”。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立法者认识的有限性和社会生活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使得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许多法律适用上的 规定,犯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从刑法上来看,它们的最高刑都是死刑,但前罪的最低刑要比后罪的最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68.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学中的用语,并不能完全按照日常用语习惯来理解。[4]殊不知有时候刑法上的“伤害”与“毁坏”具有同一含义,“动物”(当然包括黑熊)与“财产”并不矛盾!众所周知,农民 ”的范畴,因此不能将其视为财物。[5]但他们又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即他们忽视了具有明确所有权归属的动物园的所谓野生动物也是具有财物属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6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