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核准时进行了职权调查,调查了被告人积极救助被害人的证据及被告方与被害方达成和解的证据,从而将案件发回并改判。[6]既然法院职权调查证据对被告人 鉴定结论等材料作出裁判。[34]这样明显违背了直接原则的要求,成为变相的公诉机关的补充侦查,侵犯了被告人的诉讼权益。法院开启职权调查证据后,应通知控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235.html -
了解详情
[7]但在实务中,被害人并未完全享有立法所确定的诉讼当事人的地位,尤其是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除了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权利外,地位几乎等同于证人。[8] (二) 是国家公权力在公共秩序与个体需求之间的取舍难题。从刑事诉讼程序的角度来看,如果只由国家公诉机关来代位追诉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剥夺被害人充分参与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202.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案件,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进行审理,依法定罪处罚。对民间纠纷引发的轻伤害等轻微刑事案件,诉至法院后当事人自行和解的,应当予以准许并记录 和解的工作。 41、要尽可能把握一切有利于附带民事诉讼调解结案的积极因素,多做促进当事人双方和解的辨法析理工作,以更好地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努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115.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案件,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进行审理,依法定罪处罚。对民间纠纷引发的轻伤害等轻微刑事案件,诉至法院后当事人自行和解的,应当予以准许并记录 和解的工作。 41、要尽可能把握一切有利于附带民事诉讼调解结案的积极因素,多做促进当事人双方和解的辨法析理工作,以更好地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努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110.html -
了解详情
机关和负有证明责任的当事人。具体而言,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证明主体首先是公诉案件中的公诉人和自诉案件中的自诉人,因为只有他们才应依照法定程序承担证明犯罪 可以适用调解,自诉人可以与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诉,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可以提出反诉等。因此自诉案件中证明责任的分配也与民事诉讼类似,都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661.html -
了解详情
模式。其次,就其在实践中的形式而言,恢复性司法在实践中分成三类:(1)法律程序,诉讼程序中的恢复性司法,比如刑事和解、刑事调解程序;(2)准非法律程序, 简易程序的相关内容,之后又发布了《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对粗糙的简易程序作了相当有意义的完善。一是增加了刑事被告人的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640.html -
了解详情
自己所受的损害向司法机关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一般由当事人自己决定,诉讼程序开始后,自诉人(或原告人)可以放弃或变更诉讼请求,双方当事人也可以自行和解。 2 案件中,以个人身份参与诉讼,并与人民检察院共同行使控诉职能的称为被害人。一般来说,刑事诉讼法中所称的被害人仅指公诉案件的被害人,不包括其他。 在一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71.html -
了解详情
的案件均能实现。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中,刑事案件的审理进程,不能不受所附带的民事案件进展情况的影响,如民事案件当事人申请法院调取证据、委托有关部门进行 保险人、雇主、行政部门)等提起。(2)受害当事人有选择权。被害人可以选择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进行,即民事诉讼与公诉同时向刑事法院(庭)提起,也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90.html -
了解详情
职能的矛盾和斗争,规定和影响了诉讼的向前发展。公诉案件经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自诉案件经自诉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经审查决定予以受理后,审判职能就产生了。 ,有决定性影响;他在宣判前与被告人和解或者撤诉,诉讼即告终止;他对一审判不服而上诉,就导致第二审程序的发生。 因此,自诉人是完全符合刑事诉讼主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641.html -
了解详情
影响,在目前实践看,并没有动摇刑事诉讼中的公权力性质。是否作出有利于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决定权限,由相关办案机关垄断。和解的达成,就相关办案机关而言,只是 刑事和解之中,对于提高和解的效率和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但很多基层公安、司法机关的实践,只关注当事人之间的和解,而对于受到案件影响的其他案外相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