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以故意的刑事责任来处罚的依据;限制故意说认为不是违法性认识而是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是犯罪故意成立的条件。只有当违法性错误不可能回避时,才能阻却故意。但是 漏洞较大;还有一种责任说的支持者认为违法性意识的有无与故意的成立没有关系,但与期待可能性有关,在欠缺违法性认识时就不存在对行为人的合法行为的期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023.html -
了解详情
。显然,在一元主体的传统刑法模式中,根本就没有进行刑事和解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而后现代理论则追求一种扩散的话语。后现代的主体是一个流动的、多样性 犯罪、实用主义刑法观、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等宏观问题提供方法论指导,也可以在期待可能性、刑事法律拟制、错误论等具体理论的合法性证明中一展身手[17]。而这些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5225.html -
了解详情
在这里,划分界限的基准不是国家维护治安的必要性,而应诉诸于国民的预测可能性。如果把国家维持治安的必要性作为基准,就会发生无穷尽地剥夺国民行动自由的 出台的若干司法解释(如近亲相盗一般不构成犯罪)以及学界关于排除犯罪性事由、期待可能性等问题的讨论,我们有理由相信大陆并不排斥对被告人有利的类推解释的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319.html -
了解详情
以该行为涉及某种对世规范的违反为前提,其目的就在于建立此一制度最起码的期待可能性,以保留合理的行为空间。[20]在人格权设定的意定主义模式下,由于精神性人格 因不具有公开性与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因而不具有转化为法律所保护的权利的可能性。因此,仅承认人格权为自然权利虽然重要,但还远远不够。 英国学者鲍桑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52.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的定型化和趋向性不容忽视。而科学的控制论认为:事物在发展变化中面临着多种可能性,人们可以通过改变环境而对其发展态势加以引导。提供机会型诱惑侦查正是根据 一定的合理性。当然,法律并不强制行为人作出绝对不可能之事,只有当一个人具有期待可能性时,才有可能对行为人作出谴责。刑法学者陈兴良先生指出,在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323.html -
了解详情
依行为时的一般社会经验和智识水平作为判断标准,认为该行为有引起该损害结果的可能性,而在实际上该行为又确实引起了该损害结果,则该行为与该结果之间为有 以该行为涉及某种对世规范的违反为前提,其目的就在建立此一制度最起码的期待可能性,以保留合理的行为空间。 据此,台湾民法将侵害他人经营的侵权行为的主观要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378.html -
了解详情
难以脱身的境地,采取一般防卫难以保护合法人身权益于周全,进行紧急避险又缺乏现实可能性,若不允许被侵害人防卫,难以保持利益上的平衡,有违特殊防卫权制度设立 自我防卫充分考虑到受害人的心理因素和精神状态,从防卫结果的角度考虑,体现了期待可能性思想,设置科学、合理;他人防卫则有漠视不法侵害人合法权益的嫌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31.html -
了解详情
依行为时的一般社会经验和智识水平作为判断标准,认为该行为有引起该损害结果的可能性,而在实际上该行为又确实引起了该损害结果,则该行为与该结果之间为有 该行为涉及某种对世规范的违反为前提,其目的就在建立此一制度最起码的期待可能性,以保留合理的行为空间。[37] 据此,台湾民法将侵害他人经营的侵权行为的主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47.html -
了解详情
依行为时的一般社会经验和智识水平作为判断标准,认为该行为有引起该损害结果的可能性,而在实际上该行为又确实引起了该损害结果,则该行为与该结果之间为有 该行为涉及某种对世规范的违反为前提,其目的就在建立此一制度最起码的期待可能性,以保留合理的行为空间。[37] 据此,台湾民法将侵害他人经营的侵权行为的主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738.html -
了解详情
实行行为有明确的界限,不存在像日本等国那样把预备犯解释为有实行行为的可能性。因此,如果承认被教唆人构成预备犯时,教唆犯也应受刑罚处罚,那就并未 过限行为、被教唆者由于身份原因或客观处罚条件不构成犯罪、教唆者或被教唆者属于无期待可能性或者不可罚的事后行为而不受处罚、以及其他排除教唆者或被教唆者犯罪的情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9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