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人民主权已经成为学理上和生活中的普遍性共识。 人民主权原则之于公法救济制度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民主权的理论认为,人民的主权产生了国家权力,赋予了公 观点,一般都不认为人性尊严是一项基本宪法原则。(参见肖蔚云等著:《宪法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第29-35页;周叶中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241.html -
了解详情
河北河间人,河北科技大学讲师,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硕士。1参见彭诵:《论建立行政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载《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2但是,洛 千帆著:《西方宪政体系》(下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37页。18参见林来梵著:《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规范宪法学的一种前言》,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17.html -
了解详情
自由权在内的经济自由权。事实上,如同赵世义先生所指出的,“早在19世纪早期,各国宪法的规定和宪法学理论一般都把迁徙自由视为经济自由,从19世纪中叶后,迁徙 保护秩序的理想诉求。然而,各种主客观因素决定了两个人权公约对西方价值观体系的迁就和维护。因此,两个人权公约当然会与奠定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及法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32.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的宪法制定。我国自清末行立宪以来,制定宪法的事件屡见不鲜,但制宪权的理论却一直未能发达。迄今为止,绝大多数宪法学论著、教材在论及此问题时,要么语焉不详,要么 因此任何国内法或者国际法对制宪权的规定不仅是多余的,而且也是违背法理的。其二,制宪权的至高性在其逻辑体系中演绎出的结论必然是,宪政之下的政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7.html -
了解详情
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待宪法的观念也已经随之发展,以“顺应法治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在宪法应当这种社会发展的理论背景上,对宪法进行创新和改革,“打破在宪法 的关系等重大宪法原则往往要遵循由文件、制度和惯例所构成的不成文宪法。因此,真正的宪法学不仅应当研究成文宪法,而且应当研究这些不成文宪法,不仅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011.html -
了解详情
。波斯纳教授从经济和财产角度关注和研究了个人信息的价值,其有关个人信息研究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路径和素材,使我们关注和重视到隐私 出《世界宪法全书》,考虑文字之精简不在一一注明。 [⑤]三浦隆 著:《实践宪法学》,李力 白云海 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第86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34.html -
了解详情
到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中,但大多数均未找到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的“法律对策”。二十多年来的理论探讨和改革制度设计,似乎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根本原因在于,这些 的条文没有废止,《户口登记条例》仍与后来连续颁布的法律、法规、政策一道筑起了中国独特的二元制户籍法律体系。如1977年11月8日,国务院批转《公安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84.html -
了解详情
疏义》,也主要是法典注释型作品,象上述古代罗马法学家盖尤斯的《法学阶梯》那样的法学理论体系著作,中国一部也没有。从上述六点(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方面)可以 ”的概念,责任并不在罗马法学家,因为当时还没有创制出这两个概念的条件。此外,古代罗马也没有宪法学、行政法学和刑法学,没有法医学,没有法史学、法社会学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89.html -
了解详情
【学科分类】宪法学 【出处】《中国法学》2013年第4期 【摘要】30年来中国改革的合宪性争议,在哲学上即宪法的名实之辩;在法理上即形式合宪与实质 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边干边探索经验。这就是邓小平的摸论确切地说,这不是一种系统的理论,更不是一种主义,只是一种办事方法;因此,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982.html -
了解详情
时代的权利保护往往超越国家权力的界限或合法性的范畴,与此相适应的宪法学的基本权利理论将会发生结构与体系上的变化。对于各国的立宪者来说,应该 }蔡定剑。宪法精解{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251. {3}甄树青。论表达自由{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8. {4}吴信训,高红波。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043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