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成立不作为形式的遗弃尸体罪。[11]日本判例认可了杀人罪和损坏尸体罪、杀人罪和遗弃尸体罪之间的牵连关系。[12]本文认为,即便承认牵连犯概念,也 天不予移除而发生铁路事故的,构成不作为的故意破坏交通设施罪。 【作者简介】 陈洪兵,清华大学法学院2006级刑法学博士研究生。 【注释】 [1] 择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658.html -
了解详情
对其他共犯的行为负有谨慎注意义务,如果没尽此义务就是有过失,就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其次是刑法上因果关系原则。共同犯罪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作为共同犯罪的 了整体行为的一部分。因此,我们首先是把共同犯罪行为作为一个总原因而与犯罪结果之间形成因果关系②,那些不在共同犯罪行为之内的行为造成的结果,应该由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15.html -
了解详情
与宪法上基本权利的制约作用。 【关键词】风险社会;预防刑法;风险刑法理论;刑法教义学;法益论;因果关系 【写作年份】2014年 【正文】 导言 似乎只是在一 一种污染源或存在产品质量缺陷时,它是风险的来源,而当它作为普通的交通工具发生事故时,则不属于风险的来源。如此界定风险的范围,未免太过任意。并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469.html -
了解详情
上述观点中所提及的人身自由、身体安全、家庭稳定或家庭关系,均不能作为拐卖妇女、儿童罪直接客体的内容纳入《刑法》第240条的法益保护范围。 一方面,上述观点 支配被害人的行为方式时,拐与卖均为实行行为的组成部分,且两者之间存在特定的因果关系发展过程,即拐(实力支配)卖(转移支配)。尽管许多学者认为拐骗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230.html -
了解详情
醉酒驾驶在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情况下可以出罪的观点,正是以这种刑法基础理论为支撑。 作为犯罪概念具体化的犯罪构成是追究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然而,根据上述 。[18]成立抽象危险犯不以结果或具体危险为必要,其犯罪构成要件的归责结构在立法上被简单化处理。既然没有结果,更没有必要审查因果关系,极大地缩减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8221.html -
了解详情
,故意或过失可以在所不问。由此,引发了笔者对我国现行刑法普通累犯主观要件的深入思考:过失罪过作为我国现行犯罪构成中主观要件的一个子集[1],在其他要件都 可能性以及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新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可能对主客观的情况失真,即过分相信自己或过度贬低对方及其客观条件,因而后犯可能存在过于自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9740.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不要求出现实害结果,也不要求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只是描述一种拟制的带有抽象危险的犯罪行为。抽象危险犯以行为无价值作为其处罚根据,与主流的结果无 才会表现出来。如何证明排污行为和危害结构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发现实害犯模式的缺陷后,国外刑法大都将污染环境的行为设置为抽象危险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9239.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不要求出现实害结果,也不要求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只是描述一种拟制的带有抽象危险的犯罪行为。抽象危险犯以行为无价值作为其处罚根据,与主流的结果无 才会表现出来。如何证明排污行为和危害结构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发现实害犯模式的缺陷后,国外刑法大都将污染环境的行为设置为抽象危险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9230.html -
了解详情
面的,如宪法根据、政策根据、事实根据等。笔者在此想说明的是,不能将风险社会作为刑法立法的社会真实背景根据。因为风险社会并不一定是社会的真实状态,而是文化 和结果同时发生的犯罪,如非法侵入住宅罪、侮辱罪等。行为犯只是不需要判断因果关系,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实害结果。例如,《日本刑法典》第108条规定的放火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84.html -
了解详情
面的,如宪法根据、政策根据、事实根据等。笔者在此想说明的是,不能将风险社会作为刑法立法的社会真实背景根据。因为风险社会并不一定是社会的真实状态,而是文化 和结果同时发生的犯罪,如非法侵入住宅罪、侮辱罪等。行为犯只是不需要判断因果关系,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实害结果。例如,《日本刑法典》第108条规定的放火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1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