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罪规定必须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才能成立犯罪;342条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以数量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 结果。因此,污染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由于时间上的割断而难以确认。⑶环境犯罪因果关系的上述特征,会造成依普通刑法中因果关系理论来判断环境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88.html -
了解详情
刑相适应原则。 (四)非法人体试验罪认定中的因果关系 犯罪的成立必须具有因果关系。大陆法系传统刑法理论中的因果关系认定学说主要包括条件说、原因说和相当因果关系说 手段。[24]只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就可成立疫学上的因果关系:该因子在发病的一定期间前曾发生作用;该因子的作用程度越显着,患病率就越高。该因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710.html -
了解详情
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24页。 公丕祥主编:《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上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29页。)。 这一 探讨时间最长、争论最大的问题。主要涉及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与哲学上因果关系的异同,哲学上因果关系在刑法中的运用,刑法因果关系的内容等方面。当然,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35.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人为了抢劫银行而准备交通工具,因而盗窃他人的汽车。盗窃汽车的行为包含了实施后来的抢劫行为的现实可能性。而行为这种客观上的因果关系的建立,正是在行为人主观的牵连意图 的视角出发,指出想象竞合犯是多个刑法上的行为竞合于外观上同一的自然行为。由于想象竞合犯所竞合的多个行为分别侵犯不同客体且符合各不相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8200.html -
了解详情
基础是行为与危害(包括实害和危险)之间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但由于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具有流动性、广泛性、持续性和综合性的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6. [15]王灿发.我国惩治环境犯罪立法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法学,1996,(1):89. [16]高铭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8043.html -
了解详情
基础是行为与危害(包括实害和危险)之间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但由于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具有流动性、广泛性、持续性和综合性的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6. [15]王灿发.我国惩治环境犯罪立法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法学,1996,(1):89. [16]高铭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946.html -
了解详情
1)古典刑法体系认为具有因果关系,就能产生不法。这就创造了一个过于宽泛的客观责任范围。(2)在不作为时,并不存在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因果关系。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92. ⒇罗克辛.联邦宪法法院司法判例中的刑罚和刑罚目的[A].福尔克祝贺文集[C].2009.601页以下. (21)[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8122.html -
了解详情
条和第227条第1款中出现的结果,居于第一位的原因是刑事政策的考量。Blume也尝试在教义学上进行解释:在实施刑法上的行为时,可能行为人只对眼前的 承认处罚条件和追诉条件还承认广义上的处罚条件。广义的处罚条件存在于下面这样的情况,法条对随之而来的结果不要求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而是只要那些结果看起来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838.html -
了解详情
。在共同犯罪中,指各共同犯罪人。 2.信息(Information),是局中人有关博弈的知识。在共同犯罪中,各犯罪人彼此知悉自己在与他人共谋实施该犯罪行为,知道 有着实际上的紧密联系,所不同的是,切断因果关系论只考虑到了客观方面的因素,而忽视了行为人主观上的意愿,这与刑法上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是不尽符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77.html -
了解详情
。在共同犯罪中,指各共同犯罪人。 2.信息(Information),是局中人有关博弈的知识。在共同犯罪中,各犯罪人彼此知悉自己在与他人共谋实施该犯罪行为,知道 有着实际上的紧密联系,所不同的是,切断因果关系论只考虑到了客观方面的因素,而忽视了行为人主观上的意愿,这与刑法上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是不尽符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1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