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过程,所谓理解就是在语言上取得相互一致。⑺先验解释学(语用学)的倡导者、德国当代哲学家卡尔奥托阿佩尔(KarlOtto Apel)则指出,在语言哲学的范围内, ,若其产生法律关系设立、废止或变更之效果,该行为即为法律行为。(48)1896年8月24日公布、1900年1月1日起施行的德国民法典亦采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059.html -
了解详情
民法典》的请求权的概念就是如此……尽管请求权时效的实际意义在程序中更为明显,但民法典仍然是将请求权时效作为实体法的制度加以规定的,这样一来,就使以诉讼法的观点 持权利的基本理论以及与司法实践都产生相悖的冲突,无法理顺。实际上也无法理顺。台湾民法典继受了德国民法典的规定以及德国民法理论,同样把这个矛盾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379.html -
了解详情
技艺共集一处,以便分享由其产生的利益及自经营所得利益的契约。”德国也主要采用契约法来调整民事合伙,《德国民法典》705条规定,“各合伙人依合伙 以及其他普通商事合伙或有限合伙,都可以成为普通商事合伙的合伙人。[23]《俄罗斯民法典》第66条规定,“商合伙和商业公司可以成为其他商事合伙和商业公司的发起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740.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连带责任,在某些情况下受害人对加害人各自的责任的证明责任可以免除,德国民法典第830条就体现了这一点。e、制裁和预防(Sanktionandpravelltion)在决定 分配的原则。即1、凡主张权利或法律关系存在的当事人,只须对产生该权利或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负举证责任,不必对不存在阻碍该权利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08.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说,在日本发生的法典论争与19世纪初在德国发生的萨维尼(1779—1861年)与蒂保(AntonFriedrichJustusThibaut、1772—1840年)之间就德国民法典发生的法典论争在性质上是基本相同的。[25]其次,有人认为法典论争并不能简单地用上述自然法学派和历史法学派之间的差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34.html -
了解详情
),而Larenz教授则释为“中止”(weggefallen)、“不得再行使”(nicht mehr verlangenkoennen)以配合第382条。 [67]参照《德国民法典》第768条,第1137条,第1211条。 [68] [日]于保不二雄:《日本民法债权总论》,38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39.html -
了解详情
反理性的。有了萨氏的反对及其之后兴起的历史法学派,就使《德国民法典》的制定建立在另外一种思想基础之上。正是萨氏的努力,使得反 学派或潘克顿法学(德文Pandektenwissenschaft,以Windschied等为代表)对《德国民法典》的制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这一学派假定:法律实体内容是自然发生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45.html -
了解详情
,也已被立法所肯定,而成为德国民法典之基础。[1]在我国,随着民法典制定进程的加快,对是否采取物权行为理论,产生了相当的争论,虽立法及 。应该说,Ihering和Schlesinger指称物权行为无因性具有交易保护的功用时,恰值德国处在不知善意取得为何物的普通法时期。因此无因性理论在这一时期确有保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73.html -
了解详情
债权,原本并不存在“第三者”。而物权请求权无论多么特别,其必须基于物权遭受侵犯而产生,其并非某种权利之固有的权能。因此,在请求权体系中,物权请求权当与 管理请求权以及不当得利请求权等一起,从属、并列于“债权”这一观念之下。但《德国民法典》以及后来的许多重要法典都将此种请求权规定与物权法之中,民法理论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11.html -
了解详情
取得其所有权。5.我国台湾地区“民法”我国台湾地区“民法”,有关取得时效制度主要参酌德国、瑞士民法规定,把取得时效规定于“物权编”中,其主要包括动产所有权的取得 错误的情形。其目的是为了消除不动产登记中产生的登记物权与事实物权之间的差异,使两种权利归于统一,以稳定经济秩序。德国民法典第900条,法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952.html -
了解详情